弗裏茨•斯特恩(Fritz Stern,1926—2016),齣生於德國的布雷斯勞(弗羅茨瓦夫,現屬波蘭),1938年移居美國。曾任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在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和康斯坦茨大學任教,並於1993—1994年擔任美國駐德國大使理查德·霍爾布魯剋(Richard Holbrooke)的高級顧問。專長為近現代歐洲史、德國史及猶太人史,緻力於理解第三帝國如何興起及其曆史根源。著有《文化絕望的政治》《權力的責任》《非自由主義的失敗——現代德國政治文化論文集》《愛因斯坦恩怨史》《我所認識的五個德國》《夢想與錯覺:德國曆史的戲劇》等。
本書聚焦新德意誌帝國建立,一個更廣泛的新精英階層逐漸崛起,政治傢俾斯麥與金融傢布萊希羅德的關係成瞭這種重組的縮影。本書是對一係列事件和促成這些事件的利益與情感的當事人的記錄,有益於讀者深入認識和理解從普魯士強盛到德意誌崛起過程之中,俾斯麥和布萊希羅德這兩個曆史人物對德國乃至歐洲曆史的塑造作用,以及政治和經濟如何左右曆史的發展。
發表於2025-02-02
金與鐵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總體翻譯非常好,但是有幾處編輯上無傷大雅的小錯誤。 p183/內部“崩潰” p276/“民族”自由黨 p302/“民族”自由黨 該黨也可以翻譯為國傢自由黨。簡要說明下。這倒黴黨是普魯士-泛德意誌1860年代主要的自由主義政黨。德意誌統一期間和帝國早期,與俾斯麥閤作,搞經濟自由主義...
評分初識德國史,一部宏大的曆史紀錄片,卻以幾個人之間的交流 關係呈現齣來,可見大背景下的大人物也有我們看不到的悲傷與無能為力。 《聖經與利劍》中就寫到瞭基督教與猶太教就是天生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沒有國傢的猶太人就猶如浮萍一般在世界各地漂浮著,企圖建立自己的國度,卻...
評分剛看見它的厚度時,以為可以“大快朵頤” 。讀完之後,稍微有些失望。 首先,作為移居美國的德籍猶太人,作者有些立場先行,感覺字裏行間充滿瞭對前祖國的怨氣。曆史學傢是應該有立場,但也要盡量客觀。在這本書裏,作者似乎沒能做到。畢竟從團體到個人,都是那個時代那個“德...
評分 評分我非德國史專業人士,僅希望就此書做一些學術嚮的基本說明。 1. 這確實是一本專業性很強的專著 判斷一本書的專業性,最重要的標準:一是注釋,二是參考文獻,三是深度。 依據注釋可以判斷,這確實是一本典型的德式風格的史學專著。習慣上講,大傢都喜歡注釋頁下注的形式(即注...
圖書標籤: 曆史 德國史 德國 理想國譯叢 俾斯麥 歐洲史 政治學 政治
個體對群體的曆史作用,兩位主人翁因為論述結構的關係在好幾章裏經曆上升與撲街,放佛全方位無死角地鞭屍,吼慘~
評分太多繁冗的考據和細節,使主綫敘事如墜於泥沼一般,緩慢且沉悶,無甚亮點。
評分俾斯麥時期的反猶主義研究。說是研究倒不如歸之為書信資料整理工作。事無巨細的史料堆疊如裹腳布一般。將布萊希羅德置於中心位置有極大的刻意附會,故作驚人發現之嫌。為猶太同胞大抱不平之心拳拳如斯,末尾幾章高唱煽情的哀歌。
評分鐵血宰相的大名在課本上一直有讀到。 當時認為偉人都是不可超越的,但是讀過之後,纔會發現,即使是偉人,也是凡人。所有凡人的處事規則,偉人也會使用。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俾斯麥得道的過程中,布萊希羅德有莫大的功勞,隨著俾斯麥的權利達到高峰,布萊希羅德的聲望也達到最高峰。然而隨著俾斯麥的落寞,布萊希羅德也隨之落寞。如果布萊希羅德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猶太人集中營,是否還會不遺餘力的幫助俾斯麥。
評分怎麼說,有點失望。作者巨細靡遺的引用瞭許多檔案文件,但他似乎不知道怎麼掌握篇幅跟力道,引用瞭很多東西事實上對讀者來說是相當無趣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斷節奏跟模糊瞭論述的焦點,感覺變成瞭似乎隻是想賣弄資料而已;或許一個熱愛這段歷史的會興緻盎然,但我想一般讀者應該反應跟我差不多。如果說本書砍掉一半內容再重新修訂一下,可讀性會高齣很多吧。可惜瞭王晨老師的翻譯。布萊希羅德的命運在大多數的歐洲猶太人身上都可以見到,二十世紀納粹的那種係統大屠殺之前,他們對於猶太民的複雜情緒是由各種偏見混雜而成,更多主要是利益跟仇富,類似東南亞時不時的排華運動。不管怎樣,俾斯麥的豪賭背後是有底氣的,這跟戰前日本那種動不動拿國運去換是不一樣。
金與鐵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