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日》初版于1936年。它由一则征文启事而发轫,迅即在全国激起回响,“收到的来稿,以字数计,不下六百万言,以篇数计,在三千篇以上”。编委会从中“严格选取”四百六十九篇,计八十余万字,四个月后编辑成书,堪为当年文化街的一大盛事。它记录下了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里,全中国各个阶层、各种处境、各种职业的人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把那会儿的城市的慌乱、农村的崩溃、富有者的荒淫、饥饿者的挣扎、小市民的彷徨、求索者的奋勇……都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评分这本书来头有点大,是由邹韬奋策划、茅盾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1936年春天邹韬奋受高尔基的“世界的一日”启发,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征稿,内容是记录下当年5月21日的见闻感想,作为当日中国的横断面。 一开始收到了三千多篇文章,600多万字,后来精简后收录了500来篇...
1936年5月21日,因为这样一个创意,为我们保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全景式的面貌。原稿600万言,几经删减,到今天看到的这个版本已经很不完整,即使这样,也是很宝贵的。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日常,折射出了整个时代,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一天。有趣的是,书里记载了一条老家发生的事,1936年我老爷37岁,据说就在附近做工,当天的爆炸应该也是他劳作之余的谈资吧。
评分节选本也是很珍贵的
评分我们的一生很短暂,一生中的一天更短,这一天,我们或许什么都没做就过去了,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天有可能死得尸横遍野,饥饿难耐的日子里,一天有可能饿得吃观音土,但是,就算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我们仍然在过我们正常的生活,有钱的吃喝嫖赌,没钱的忍饥挨饿。工作的正常上班,休假的大呼万岁,这才是最宝贵的,正常的一天,平平无奇的一天,中国人的一天,一天里的中国。
评分马克几篇:1、黄炎培的一天 2、南昌人吐槽国学班 3、梁漱溟邀请的邹平女生训练处生活指导委员寄给儿子的家信 4、韬奋的一天,有种现在苦逼青年白领的感觉 5、上海的电影单真的是开放………
评分节选本也是很珍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