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傑,1971年生,河南濮陽人。先後為四川大學曆史學學士(1993)、復旦大學曆史學碩士(1996)、四川大學曆史學博士(2002)。從事專門史專業中國思想文化史方嚮和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的研究工作。現任四川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著有《國傢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建立學界 陶鑄國民:四川大學校長任鴻雋》(濟南:山東教育齣版社,2012年)。研究論文和書評散見於《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和《讀書》等學術刊物,另為《南方周末》思想文化評論欄目撰稿。目前主持國傢社科基金課題:“通過語言文字塑造民族國傢:中國近代國語運動研究”。
大學首先應該被看作一個人文機構,即使是專門從事自然科學或技術工程研究,也須在此前提下進行。但人文屬性卻恰好是今日中國大學所最為匱乏者,結果不但建設廣義的“智性社會”遙遙無期,連狹義的“學術社會”也一去難返。隻有恢復大學的人文活力,纔能提振中國社會的元氣。
發表於2025-02-09
大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15年,曾臨時起意去上海看書展。在黃昏的飛機上,我翻開瞭當期的《讀書》雜誌。那期雜誌開篇是評介法國曆史學傢托尼•硃特的專題。其中有王東傑老師的文章,《換一束新的光召喚曆史》。文章開頭是這樣的:“無論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潑生動,它也勢必淪為往昔,沉入曆史的暮色...
評分2015年,曾臨時起意去上海看書展。在黃昏的飛機上,我翻開瞭當期的《讀書》雜誌。那期雜誌開篇是評介法國曆史學傢托尼•硃特的專題。其中有王東傑老師的文章,《換一束新的光召喚曆史》。文章開頭是這樣的:“無論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潑生動,它也勢必淪為往昔,沉入曆史的暮色...
評分2015年,曾臨時起意去上海看書展。在黃昏的飛機上,我翻開瞭當期的《讀書》雜誌。那期雜誌開篇是評介法國曆史學傢托尼•硃特的專題。其中有王東傑老師的文章,《換一束新的光召喚曆史》。文章開頭是這樣的:“無論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潑生動,它也勢必淪為往昔,沉入曆史的暮色...
評分2015年,曾臨時起意去上海看書展。在黃昏的飛機上,我翻開瞭當期的《讀書》雜誌。那期雜誌開篇是評介法國曆史學傢托尼•硃特的專題。其中有王東傑老師的文章,《換一束新的光召喚曆史》。文章開頭是這樣的:“無論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潑生動,它也勢必淪為往昔,沉入曆史的暮色...
評分2015年,曾臨時起意去上海看書展。在黃昏的飛機上,我翻開瞭當期的《讀書》雜誌。那期雜誌開篇是評介法國曆史學傢托尼•硃特的專題。其中有王東傑老師的文章,《換一束新的光召喚曆史》。文章開頭是這樣的:“無論眼前的世界如何活潑生動,它也勢必淪為往昔,沉入曆史的暮色...
圖書標籤: 王東傑 隨筆 學者隨筆 教育 大學 近代史 思想 文化研究
常讀常新的教誨~特彆在這個大學精神日益消失的時節。
評分王老師送的第四本書,老師的學術,我肯定是學不來瞭。自己隻有爭取做一個對得起天地良心,對社會有益的人。
評分前段時間想去拜訪東傑老師,想著給老師帶點什麼。治全建議拿本老師的書過去,讓老師簽個名豈不更好。自己沒有找老師簽名的習慣(目前書架上隻有自己導師年初送的三本書有簽名),但覺得這樣也好。到枝繁葉茂、蟬聲聒噪間的書店,嚮老闆問有無此書時,老闆直接說:是王老師的書啊!有的。現在,東傑老師給我的感覺就像這老校園裏的物事一般,平易近人,契閤心意。
評分我覺得比羅的有些隨筆好。文科的大一或研一新生都可以讀,挺有啓發性的,比如“仙女是用來奬勵老實人的嗎”、“終結‘半神話’”和“互為鏡像的對手”等。
評分王老師真好
大學是一種生活方式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