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英倫纔子型作傢,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述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身份的焦慮》(2004)、《無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築》(2007)、《工作頌歌》(2009)、《機場裏的小旅行》(2009)、《寫給無神論者》(2012)、《新聞的騷動》(2015)、《愛的進化論》(2017)。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幾種文字。
在他人眼裏,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每個人的內心,都潛藏著對自身身份的一種難言的“焦慮”。可有誰曾真正審視過這種身份的焦慮呢?睿智的德波頓做到瞭,他首次引領我們直麵這一人心深處的焦慮“情結”。德波頓援引藝術傢、思想傢及作傢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般地剖析身份焦慮的根源,並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這種焦慮的途徑。一枝生花妙筆,伴以廣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澄清種種心性的睏惑和社會的壁障,讓你不經意間峰迴路轉,解開心結,感悟人生更加豐盈適意的含義。
發表於2024-12-22
身份的焦慮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有句話是叫“物質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很喜歡這位矮小睿智的傢鄉人,我們渴求溫飽,安全,尊重,愛與自我實現,從物質到精神,一直是外界在支撐著我們這一顆顆脆弱的心,否則,我們便如那無柱可攀的繚藤,墜入泥土,很快腐爛生臭。我如果愛你,那麼也許是因為你給我提...
評分有句話是叫“物質精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很喜歡這位矮小睿智的傢鄉人,我們渴求溫飽,安全,尊重,愛與自我實現,從物質到精神,一直是外界在支撐著我們這一顆顆脆弱的心,否則,我們便如那無柱可攀的繚藤,墜入泥土,很快腐爛生臭。我如果愛你,那麼也許是因為你給我提...
評分孫仲旭 英國作傢阿蘭·德波頓這個名字,總是和“纔子”聯係在一起,沒讀他的書可能人覺得不以為然,然後一讀之下,必然會體會到“纔子”一詞所言不虛。讀德波頓的書很有閱讀快感,他的文筆天馬行空,旁徵博引,而且往往一語中的、新見迭齣,而且藉助圖錶、插圖等,讓書整體上...
評分人本質上是空虛的,沒有外界的激勵人便會失去其靈魂的重量,外在錶現為對身份的焦慮,産生強烈的不確定感以及欲壑難平的煎熬等等。人相當於一個容器,自古以來人就深知這一點,因而開始對這個世界加以改造,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對身份的渴慕,對權力的崇拜,對知識(不是智慧)...
評分這篇不是書評,是翻齣來的舊作,將就貼這裏瞭。反正前麵有很多書評瞭,也不在意誰看。當然,貼齣來是給某些想看的人看的。:) ------------------------------------------------ 我在尋找《旅行的藝術》的時候,朋友推薦的是他的《身份的焦慮》。當我拿到兩本書的時候,我...
圖書標籤: 心理學 哲學 阿蘭·德波頓 社會學 心理 英國 阿蘭德波頓 外國文學
焦慮是嚮往美好的附産品,如何排解就靠修心瞭。最怕的是無知無覺的病入膏肓。
評分看序就很有好感,喜歡作者的敘述方式。焦慮來自於欲望或者期望與現實的差距。“任何時候,不管我們占用的財務多麼豐富,隻要我們還在追求某種我們不可能得到的東西,我們就談不上富有;相反,如果我們總是滿足於我們現時的擁有,不管我們實際占用的東西多麼匱乏,我們是富有的”。自己的體悟:掌控欲有時候源於一個人對於自己生活的無力感,因為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依賴於他人,就對希望他人永遠保持對自己的關注以及永遠能照顧自己的需求。
評分天生我材必有用,韆金散盡還復來
評分從許知遠《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開始就意識到瞭的身份焦慮,阿蘭德波頓曆史性的梳理中又提供瞭新的認識。三毛也是個波西米亞人。
評分篇幅加一星,十萬字左右的體量讀起來很輕鬆。作者有提到很多哲學傢還有藝術傢,如果能以此引導讀者再去欣賞各個哲學傢或藝術傢本人的作品,那是再好不過的。
身份的焦慮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