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一,日本东京大学教育社会学硕士,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通识中心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大学通识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日本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均有深入的考察。曾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有关通识教育的论文数十篇。
发表于2024-12-22
教养与文明(增补版)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太宗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评百家之言,可称贤人也。自古写史者可称一。此著乃作者于留东洋之际写东洋。 关乎教育。既通古今又鉴他国,读之大有裨益。有此书,吾辈可鉴中国之教改也。
评分通过翔实的资料,深入分析日本的通识教育对日本的现代化贡献,日本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近,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在西方强势的文化面前一直受打压,经过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的奋斗,中国人站起来了,如今中国的大学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面对社会上对大...
评分这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大体上说的是一位乘客坐公交车没零钱,然后被公交车司机所拒,让其坐下一班公交车。因为这点争执,乘客暴打公交司机,没想到公交司机竟然随身携带了刀具,将乘客捅成重伤。 在这起事件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这位乘客没打算坐车不给钱,而是身上...
评分 评分太宗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评百家之言,可称贤人也。自古写史者可称一。此著乃作者于留东洋之际写东洋。 关乎教育。既通古今又鉴他国,读之大有裨益。有此书,吾辈可鉴中国之教改也。
图书标签: 教育 日本 日本史 陆一 社会学 教育学 *三联@北京* 目的地
以明治维新为起点,日本开始了其脱亚入欧的现代化进程;作为民族国家现代化的精神与思想基础,从吉田松阴开始的日本现代教育,其理念与实践,也已经积累了一个多世纪的或成功或挫败的经验。本书是对百多年来日本现代通识教育——日本名之为“教养教育”——的梳理与分析,一方面可供我们一窥日本现代化道路之深层思想根源;另一方面也可为我们正在实践的大学通识教育提供借鉴。
……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换言之,即须一反目前重视专科之倾向,方足以语于新民之效。……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通识之授受不足,为今日大学教育之一大通病……
——梅贻琦
好些年前读过一次,现在再来读就会觉得材料比较单一了,而且不是很丰满,更多的都停留在政策概述层面,没能活现为制度下活生生的人。而事实上,据我有限的接触,教养教育背后的矛盾是很多的。总的说来,我们关于日本的理解还是很不够。
评分时隔五年借增补版重温这部作品,优势与不足似乎都看得更清楚了。读至增补出的最后一章,明显感受到作者完成了从学生到学者的身份转变,语调中平添了不少魄力。本以为有这番魄力的作者会借增补出版的机会修订此前的内容,但事实上连序和跋都与初版保持一致。仔细想来,不修订也未尝不好——学生时代的作者汇聚起这些史料当属不易,下笔钩沉时的拘谨姿态也在所难免。当然,这份拘谨中不无隔阂,却也不无敬畏。超越这份拘谨,恐怕还需要学者时代的作者练就更为融会贯通的魄力。
评分心目中的小众女神,文如其题,日本通识教育小史,明白晓畅。
评分时隔五年借增补版重温这部作品,优势与不足似乎都看得更清楚了。读至增补出的最后一章,明显感受到作者完成了从学生到学者的身份转变,语调中平添了不少魄力。本以为有这番魄力的作者会借增补出版的机会修订此前的内容,但事实上连序和跋都与初版保持一致。仔细想来,不修订也未尝不好——学生时代的作者汇聚起这些史料当属不易,下笔钩沉时的拘谨姿态也在所难免。当然,这份拘谨中不无隔阂,却也不无敬畏。超越这份拘谨,恐怕还需要学者时代的作者练就更为融会贯通的魄力。
评分时隔五年借增补版重温这部作品,优势与不足似乎都看得更清楚了。读至增补出的最后一章,明显感受到作者完成了从学生到学者的身份转变,语调中平添了不少魄力。本以为有这番魄力的作者会借增补出版的机会修订此前的内容,但事实上连序和跋都与初版保持一致。仔细想来,不修订也未尝不好——学生时代的作者汇聚起这些史料当属不易,下笔钩沉时的拘谨姿态也在所难免。当然,这份拘谨中不无隔阂,却也不无敬畏。超越这份拘谨,恐怕还需要学者时代的作者练就更为融会贯通的魄力。
教养与文明(增补版)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