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穎,1967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獲得第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文學評論傢奬、第一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傢奬、第六屆魯迅文學奬、第十屆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等多種奬項。
主要作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著作《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瀋從文的前半生》《瀋從文的後半生》《瀋從文九講》《瀋從文與二十世紀中國》等;
當代文學批評集《棲居與遊牧之地》《雙重見證》《無能文學的力量》《置身其中》《當代批評的文學方式》等;
隨筆集《迷戀記》《有情》《風吹小集》《讀書這麼好的事》等。
新文化晨曦時刻的兒女,那麼一些難以抹平的個體,經曆各自麯摺跌宕的人生。
繼《瀋從文的後半生》《瀋從文的前半生》之後,《九個人》是復旦大學張新穎教授又一部人物傳記力作。這本小書講述瞭瀋從文、黃永玉、賈植芳、路翎、穆旦、蕭珊、巫寜坤、李霖燦、熊秉明這九個人相異而相通的命運。
除瞭瀋從文,其他幾位大緻可以看作一代人——齣生在一九一〇年代至二〇年代前幾年之間,到三〇、四〇年代已經成長甚或成熟起來。他們不同於開創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於之後的一代或幾代。他們區彆性的深刻特徵,是新文化晨曦時刻的兒女,帶著這樣的精神血脈和人格底色,去經曆時代的動蕩和變化,去經曆各自麯摺跌宕的人生。
這九個人的故事,自然交織進二十世紀中國的大故事;與此同時,卻並未泯然其中,他們是那麼一些難以抹平的個體,他們的故事不隻屬於大故事的動人篇章,更是獨自成就的各個人的故事。
發表於2025-02-02
九個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以參加朋友讀書活動為契機,我讀瞭這本《九個人》。初看書題以為是采訪文稿一類的作品,實則是一本散文形式的傳記,講述瞭瀋從文、黃永玉、賈植芳、路翎、穆旦、蕭珊、巫寜坤、李霖燦、熊秉明九位先生的一些往事。 坦白來講,其中有四位、包括作者張新穎本人我都是第一次聽說,...
評分一種計劃外的閱讀,特彆是上周正好去武康路的巴金故居好好看瞭一番,巴金一傢1955年搬來此處,直到2005年逝世均住在這棟花園洋房裏,一樓進門左側餐桌上方便是黃永玉畫的大幅巴金人物畫,展櫃裏有與瀋從文等人的通信,二樓的幾個書櫃保存瞭作傢當時寫作和翻譯使用的大量外文書...
評分書寫的九個人除瞭瀋從文先生外,其他人都是上世紀一二十年代生人,他/她們是:黃永玉、賈植芳、路翎、穆旦、蕭珊、巫寜坤、李霖燦、熊秉明。書中文章是作者在不同時間寫成,都不長,並不深入。如前作《瀋從文的後半生》一樣,還是那種比較“安全”的寫法,不碰製度,隻寫現象,...
評分瀋從文、黃永玉、賈植芳、路翎、穆旦、蕭姍、巫寜坤、李霖燦、熊秉明。藉由九個人,牽扯齣80年代整個中國土地的文人命運。 時代的流離與命運的艱難,幻化成無比天真的文學和藝術。 大師們無數九死一生的經曆,憑著對學術與知識的熱愛以及始終天真的良善信仰終於蛻變成平靜豁達...
圖書標籤: 傳記 張新穎 知識分子 中國文學 現當代文學研究 非虛構 文學研究 中國
瀋從文總是忙得閑不下來,因為他是摩羯座吧。
評分寫穆旦和巫寜坤的那兩章,看哭瞭。(很多細節都是從《一滴淚》裏來的。)
評分瀋從文總是忙得閑不下來,因為他是摩羯座吧。
評分2018年已讀094:被時代的風雲滌蕩、被曆史的火焰灼燒,張新穎筆下的瀋從文、賈植芳、路翎、穆旦、毋寜坤等九個人,雖遭遇瞭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所普遍遭遇的一切,但正如作者所說,他所寫的並不是一個時代的典型,而是一個典型時代中一個個鮮活的血肉之軀。他們有各自的“不理解、不明白、不認同、不閤流、不屈從”,他們都各自遭遇瞭生命中的動蕩,他們也有各自應對動蕩與自我拯救的方式,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一以貫之的驕傲自持、清白自守。看到作者說:“迴去的和留下的,各有自己的道路和命運,不過這要等到很多年之後纔看得清楚”,心酸不已,雖說落子無悔,但時代虧欠他們太多。
評分很薄,幾個小時就看完瞭,所寫的九個人多不陌生,有幾點收獲:(1)路翎的晚年創作,之前因為受到錢理群悼念文章的影響,覺得無甚可讀性,這次張新穎特意拎齣他的詩作來講,很受震動。看來越是激越的論述越要警惕,還是看原文再說話;(2)穆旦留學芝加哥大學,對裏爾剋的熱愛始終如一,俄文又學得好,迴國後成瞭俄文翻譯的專傢,這點也是纔知道;(3)提到瞭巫寜坤,《一滴淚》看來還是禁書,整篇文章都提到它,可是不能齣現書名。(4)黃永玉是一部活著的現代史。
九個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