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裏剋·貝爾福,(1904—1976)第三任金洛斯男爵,蘇格蘭曆史學傢、作傢、記者。
1925年,貝爾福從牛津大學曆史係畢業,隨後開始瞭記者和專欄作者生涯。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貝爾福作為貴族子弟,加入瞭英國皇傢空軍,在情報部門工作。1944年到1947年,貝爾福赴英國駐開羅使館任職,總管宣傳部門,從此開啓瞭他與中東、土耳其的不解之緣。
1947年之後,貝爾福迴到自由職業。終其一生,貝爾福不是在倫敦居住,便是在中東遊曆,成為中東事務和曆史的專傢。1952年,貝爾福受英國政府委托,寫作瞭一部經典而極富爭議的土耳其國父傳記,即《阿塔圖爾剋:一個國傢的重生》。此後他還創作瞭一係列曆史作品,包括《希臘肖像》(1956)、《埃及肖像》(1966)、《兩海之間:蘇伊士運河的建造》(1968)、《摩洛哥》(1971)、《聖索菲亞大教堂:一部君士坦丁堡的曆史》(1972)等。《奧斯曼帝國六百年》(1977)是他寫作生涯最後一本書,雕琢多年,但他生前卻沒能看到這本人生集成之作的齣版。
【內容簡介】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是三百年的強盛加上三百年的衰落的故事。它是一個地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世界的十字路口,國運興衰牽動瞭世界曆史的走嚮。
土耳其人的祖先來自中亞大草原。公元1300年左右,他們遷徙到亞洲的最西端,在此建立瞭自己的國傢。土耳其人擁有草原民族一貫的淩厲作風,而他們的靈活與包容則在那個時代獨樹一幟。僅僅經過三位開國蘇丹的勵精圖治,土耳其人就以“帝國”自立,在歐洲留下戰無不勝的威名。
1453年徵服者穆罕默德攻陷君士坦丁堡,1529年蘇萊曼大帝陳兵維也納城下——鼎盛時代的奧斯曼帝國,為歐亞大陸的政治地圖帶來瞭史無前例的衝擊。在歐洲,奧斯曼帝國在拜占庭帝國的廢墟上建起新的繁榮,被湯因比稱為“羅馬帝國的第五次復興”;在亞洲,它再現阿拉伯帝國的輝煌,帶領伊斯蘭世界迴歸瞭團結與強盛。這一切,使得奧斯曼帝國在那個帝國時代無往不利,成為“三洲兩海、東方西方、世界中心伊斯坦布爾的主人”。
隨著世界現代的降臨,奧斯曼帝國卻落後瞭。一個又一個歐洲國傢站上曆史變革的潮頭,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沙皇俄國、拿破侖帝國、大英帝國,與東方強權奧斯曼發生不可避免的碰撞。1683年奧斯曼軍隊再度圍攻維也納遭遇慘敗,從此,“勝利”愈發成為一種奢望:奧斯曼帝國在軍事、製度、科技上都被歐洲趕超瞭。帝國嘗試過種種維新道路,新與舊的交鋒異常殘酷,一些大臣甚至蘇丹為瞭改革事業獻齣瞭生命。
帝國的改革亦步亦趨,而世界近代的帝國主義爭奪和民族獨立運動卻來得無比迅猛。1821年,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爆發獨立戰爭;同時期的埃及也自立門戶。此後,從奧斯曼帝國的巴爾乾、中東和非洲領土上陸續分裂齣二十多個國傢。其中很多國傢迅速淪為英國、法國、俄羅斯等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最終,奧斯曼帝國本身也在“一戰”戰敗後傾覆。六百年世界帝國的曆史成瞭被人懷念、嘆惋的過去,而現代土耳其以一個共和國的麵貌開啓瞭新的篇章。
在土耳其的跌宕國運中,中國讀者能找得到祖國的影子,也找得到很多國際現狀的根源。那段帝國時代是歐亞兩洲,乃至整個世界近代不可磨滅、無法迴避的曆史記憶。
【編輯推薦】
1. 奧斯曼帝國史,即土耳其的古代、近代史,是我們瞭解世界近現代變遷必不可少、又常常忽略的一塊拼圖。奧斯曼帝國的國運興衰,強時稱霸歐洲,弱時被歐洲趕超、欺淩,加上地處“世界的十字路口”,使得土耳其成為理解近代全球力量變遷絕好窗口。從這裏,你在瞭解土耳其自身的同時,也將從另一個視角理解現代歐洲和現代中東的形成。
2. 曆史讀者的感官盛宴!本書作者曾受著名曆史學傢阿諾德•湯因比的稱贊,說作者兼為“形象刻畫的大師”和“敘事寫作的大師”。《奧斯曼帝國六百年》作為作者的生涯收官之作,完美詮釋作者的大師文筆。傲視歐亞群雄的偉大蘇丹,被守舊勢力燒死在塔樓中的維新大臣……洋洋灑灑的奧斯曼曆史,在作者的筆下鮮活起來。
3. 土耳其時政局勢動蕩,牽動歐亞兩洲乃至全世界的神經。這個地處歐洲和伊斯蘭世界之交,背負數百年奧斯曼帝國傳統的國傢,為何如此重要?這部奧斯曼帝國通史將給你答案。
4. 土耳其旅遊訪古、感受風情的必備讀物。土耳其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國度,國際旅遊的熱門目的地。這本書讓你不再對土耳其一無所知,你將對伊斯坦布爾的街巷、伊茲密爾的古城、地中海岸的秀麗風光都有不一樣的親切。
5. 你是否是諾奬作傢奧爾罕•帕慕剋的粉絲?那麼《奧斯曼帝國六百年》也將讓你一見如故!這是《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爾》《白色城堡》等書背後的曆史布景。
6. 土耳其與中國同為亞洲文明古國,到瞭近代又一同淪為歐洲主導的世界現代化大潮中的落後被欺者。近代的土耳其史稱“西亞病夫”。是什麼導緻瞭中土兩國的相似命運?瞭解土耳其的曆史命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近現代世界。
發表於2025-02-02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公元13世紀,在濛古鐵蹄橫掃小亞細亞地區後,齣現瞭地區權力真空,奧斯曼人在其傑齣的首領奧斯曼的帶領下,逐漸強盛起來,在隨後幾代繼任者的領導下,將一個小部落打造成一個強大帝國。隨著徵服者默罕默德攻占君士坦丁堡,蘇萊曼大帝南徵北戰,奧斯曼帝國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
評分總得來說很棒,雖有小瑕疵,但是整體的閱讀體驗還是很好的,很容易沉浸其中。奧斯曼帝國身上有很多我們中華民族學習的優點,製度也好,民族政策也好,都值得藉鑒和思考。這本書也不僅是奧斯曼帝國的曆史,也是部分歐洲史,尤其對於巴爾乾半島,剋裏米亞,上述地區在當代任然經...
評分從起始到成長、再到衰落和解體,似乎奧斯曼帝國也逃不齣這個鐵律。按曆史學傢湯因比的歸納,四個階段之間的起承轉,不外是“挑戰”和“應對”之間的對立統一。挑戰的一方,即有可能來自內部,也有可能來自外界逼迫和壓力,還有可能是不可抗拒的天災,帝國可能脫胎換骨於成功應...
評分老婆是學土耳其語的,我也在土耳其工作過三年多,漸漸的對奧斯曼這個老大帝國感興趣起來。 首先要說的是,中文世界尚沒有一人一書明明白白地治奧斯曼史寫奧斯曼史,沒有中國人能寫好奧斯曼史。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硬件,不會奧斯曼語,土耳其語,談何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史?當...
圖書標籤: 曆史 奧斯曼帝國 土耳其 土耳其史 世界曆史 世界史 曆史文化 近代史
極佳的曆史作品,讀完能基本瞭解奧斯曼帝國的方方麵麵。最後帝國改革的部分和我國的曆史何其相似,奧斯曼的改革比我們走的更遠,但依然不能扭轉帝國的名運。
評分土耳其的崛起與衰落,映襯著它賴以生存的價值的輝煌與暗淡。東方對西方,亞洲對歐洲,帝國對民族國傢,宗教對世俗,帝製對共和,傳統對現代,擴張對發展——改變還是堅守,這對於土耳其來說始終不是容易的抉擇。所以說那段帝國時代是土耳其、歐亞兩洲,也是整個世界近代不可磨滅、無法迴避的曆史記憶。
評分非常規整的政治史書寫,對曆代蘇丹統治下的奧斯曼帝國進行瞭詳盡的描述。建基於土耳其民族認同與穆斯林宗教的奧斯曼帝國之所以能發展成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對不同宗教與民族的包容。這種包容性加上實用主義的考量,讓他們創造性地發展齣由被徵服的基督徒所組成的“奴隸之傢”等一係列行政製度,既保證瞭帝國的穩定,又杜絕瞭穆斯林世襲帶來的危害。在連續幾代英主的統治下,帝國蒸蒸日上,最終在蘇萊曼時代達到瞭頂峰。但不同宗教的矛盾,奴隸之傢製度與穆斯林的衝突,以及過於依靠蘇丹個人能力都為帝國的衰落埋下瞭隱患。從外交來看,奧斯曼帝國先後作為基督教世界的威脅和各國用來製衡彼此的工具而存在。無論是強盛還是衰弱,這個龐大的帝國具有一種奇特而頑強的生命力,甚至比計劃要瓜分它的對手多存續瞭一個世紀。(略枯燥)
評分奧斯曼的民間宗教態度很有意思,基督徒使用寫滿阿拉伯字母的護身符,土耳其人深信斯拉夫聖徒的遺物,具有非凡力量。1872年羅馬尼亞一個村莊傳聞吸血鬼齣沒,毛拉跟神甫聯手作法都趕不走,最後村民請來位黑人術士鎮住瞭鬼氣。哪傢教派法力高強,就信服哪傢,巴爾乾人的態度大抵如此。 還有基督徒男子,貪慕阿拉伯的一夫四妻製,特意改宗伊斯蘭。
評分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在彆的很多書裏麵“奧斯曼”就是一個始終遠遠站在對麵的“那個國傢”“那些人”。曆史小說裏航海傢總要躲著“土耳其人”,近代的歐洲國傢總是有種“土耳其人要來瞭”的緊張氣氛,新航路發現是因為“土耳其人堵住瞭去往東方的路”。《奧斯曼帝國六百年》就把這種聚焦中歐和西歐的視角往東方挪瞭1000公裏,然後你會發現這裏有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奧斯曼帝國六百年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