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1976年生,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论文《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获2009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出版古籍整理类著作十余部,在《文学遗产》《文献》《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
发表于2024-11-15
书舶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书话 日本 日本文化 访书 藏书 文献学 *三联@北京* 選讀書目
日本书肆较国内若有若无之旧书摊不可同日而语,许多书肆都有数百年历史,甚至就默默地杵在闹市中心。无论生意好坏,一般店主都将其看作祖上基业而尽量维持,加之日本藏书未经兵燹,故货源亦足。加之自杨守敬以还,国人向有至日访书之佳话。故作者至日便发愿搜罗日人所刊汉籍之足为国内古籍之补充者。孜孜以求,以迄于今。求书之过程,苦乐备尝。
作者慕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及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之作,故依其例,稍加变通,撰写此书。内容以书店为纲,一可为此后游日访书者之指掌,二可了解日本(尤详于京都)书肆之概貌与风情,三亦不至演为纯粹之古籍介绍。每文依叶昌炽例得诗一首,以纪其事。
优点是:封面最漂亮,让人有买的欲望。缺点是:正文图片全是黑白且小,可惜。宁愿出100买本彩色大图,这属于胡说,呵呵
评分追逐善本,既是和命运的捉迷藏,因为你不知道哪本书哪天会摆到自己面前,也是和自己知识储备的搏斗,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脑袋里需要揣着哪方面的知识。小龙师愿意舍命相搏,把时间都投入到觅书的过程,而且自己读书又多,想不成为其中的弄潮儿都难。当然,爱书人的紧张、惶恐、懊悔、窃喜、面不改色心不跳,基本在他的文字中都能找到。和刻本,而非唐本,将来一定会成为文献校勘中的一个重头戏,因为尚待开掘的空间实在太大。小龙师现在唯一欠缺的就是日语功夫了,假如能够更多利用日本学者的已有学术成果,将来他勾勒的将是整个东亚的文明互动,而且是文明中最精华的部分。书中的书影,我太熟悉了,因为有好多都是我帮着在日本买的,一一经我眼,赛过活神仙。
评分读完,居然也很费力。以“诗纪”为名,但重点其实在这些和刻本的源流与嬗递。由于对日本年号、人物的不熟悉,加上许多书的版本流衍并不那么了解,也就读得颇痛苦了。和这本书的缘分大概是17年底(没记错的话)帮老师去三联交合同,那时候这本书还叫“日本访书记事诗”。一晃两年过去,才终于见到这本书。里面的一些和本见过、摸过,但却不如读这本书时给我的冲击大。所谓“书缘”,所谓“得书之喜”、“失书之憾”,一时全在其中了。这本书对书籍爱好者大概是很不友好的,但访书之心理攸同,却又颇足相映。虽以书店为经,但其中重点还是在“书”,也只有书啊。读是书时,一则敬慕我师之舍得(余戏言曰“还是有钱”),二则感佩我师之用心沉潜。三则,则知吾所以为吾师之弟也。
评分日本的唐本价格早已不低,和刻精品亦难寻觅,今年找机会要去逛逛京都的古本屋,虽然也不能抱太大希望。这几天翻这本书时,一直会想到一位老朋友,他过去常称和刻为“小垃圾”,如今态度多少有点改变,书斋名也取为“看和”了。
评分1.“礼”失而求诸“野”,汉籍佚而访和刻,失得之间、得失之间,时空转换,心情复杂;2.“求善本之网愈严密”,而捡漏愈难愈专。一则黄丕烈杨守敬时代不复存、即便岛田翰长泽规矩也森立之时代益不可同日而语,搜求对象重点依次由宋元本——明清本——清民版。书籍刻本钞本中珍本孤本一如理想中的大家闺秀,不是待字闺中人不知就是藏之金屋,退求小家碧玉也往往不可得,只好再复退求诸乡媛村妮者,一同此理,“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宝之可也;3.访书记录汇总,收罗、编目,考索成书流布镌刻印行来龙去脉甚有意趣,也很烧钱,小成之后遂不得不考虑所藏聚散问题,或买屋(集装箱?)以贮,或散之民间(“XX文库”?)。使有贤愚不肖子孙嗷嗷待沽,也并不减少访求之乐。
书舶录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