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先傑,北京協和醫院婦産科醫生、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著有科普暢銷書《協和名醫談婦科腫瘤》(閤著)、《子宮情事》和醫學人文作品《見證——一個協和醫生的溫情記錄》。
協和醫院婦科腫瘤醫生譚先傑的成長自傳。12歲時因母親病逝於婦科腫瘤而立誌從醫,以他的鍥而不捨走嚮瞭成功。書中寫齣瞭他少年失母後的悲痛、傢境的貧寒、生活的窘迫、對知識的渴求、對誌嚮的追求、對母親的承諾與深深思念、對師友的感恩。既有正能量的勵誌故事,也有行醫二十餘年的心路曆程,以及對醫患關係的思考。隨書附贈《譚談子宮》科普手冊。
發表於2025-02-07
緻母親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正能量 0.醫學 勵誌 傳記 *三聯@北京* 科普 2019 未知
#感覺書中說的太瑣碎,像是一堆日記湊起來的,不推薦。不過。附帶的一本小冊子還不錯。
評分威廉·奧斯勒認為醫生有三大敵人:傲慢、冷漠和貪婪。前兩點多數人都有領教,彆扯什麼工作忙,壓力大,媽的,你以為哪行容易!要不是覺得老子栽瞭,落你手裏,平時誰受得瞭你這個。
評分很樸實的一本書,少年背負著喪母之痛立誌從醫,傢境貧窮一路靠救濟和打工讀完大學,作者一直有自己的思考,讓人欽佩,這本書應該給青少年讀一讀,這種今天社會今天少年缺少的一種樸素教育,我受益頗多
評分從山村放牛娃到華西醫科大學生,從協和醫院實習生到主任醫生,譚醫生在書中詳述瞭自己的成長之路。人有時不得不認命,但主觀能動性強的人總能創造奇跡。譚醫生在協和招生流程結束後還能爭取到麵試的機會,並最終成功進入協和實習;在實習分配結束後又主動爭取到婦産科留職機會,後來又先後爭取到郎景和院士的博土生名額以及海外交流學習的機會。書中提到一次海外參會經曆,因行程有變需要提前歸國,他主動聯係到會議方,成功爭取到8分鍾的演講時間。他尋找失蹤二哥的事跡也讓人印象深刻,在親朋好友均已放棄的情況下,他花費瞭40多天最終找迴瞭自己兄長。文末作者還介紹瞭自己的兩個病例,感人真摯,讀來不禁淚下。藉用書中引用的一句話,“有時治愈,經常關懷,總是安慰”,醫生並不能治療所有的疾病,但是我們的世界需要有溫度的醫生。
評分醫生職業著實不易,看盡人間無常,不改仁心仁術。本書自傳談不上文采飛揚,貴在真實感人。
緻母親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