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齊·剋林漢姆
英國曆史學傢,劍橋大學曆史學博士,曾為劍橋大學耶穌學院研究員,於華威大學教授曆史,現為華威大學副研究員,皇傢文學基金會駐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研究員。著有《帝國體製》《咖喱傳奇》《戰爭的滋味》《飢餓帝國》等。
《飢餓帝國》選取瞭二十道美食作為研究大英帝國曆史的切入點,通過非洲人如何教美國人種植水稻、東印度公司如何把鴉片變成茶葉、美國人如何成為世界上吃得最好的人等曆史事件,詳細闡述瞭從十六世紀至今,英國與其殖民地之間經貿發展、物種遷移、人員流動、技術革新的曆史過程。
事實上今天我們吃的每一餐仍然包含著帝國的味道。從遠東到新大陸,從鱈魚、牛肉到香料、茶和糖,帝國利用全球的可食用資源,使英國民眾得以告彆貧窮、單調、絕望的滋味,迎來食物豐腴的年代。作者莉齊·剋林漢姆以其新穎而獨特的講述方式,生動描繪瞭這些食物在英國曆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為理解帝國的形成帶來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食物與其他曆史資料一樣,反映瞭一個時期的文明進程和社會思潮。本書不僅展現瞭大英帝國殖民時期的社會文化、物質生活的生動畫麵,為認識英國的社會生活及文化交流提供瞭極有價值的參考,也為理解資本主義經濟以及現代世界文明的形成與發展開闢瞭新的坦途。
媒體評論:
這本書由一絲不苟的曆史研究作為支撐,以食物為主綫巧妙地敘述瞭英國復雜甚至混亂的國際關係,為這一古老的話題注入活力。——《衛報》
書裏所展示的是一段貿易、交流、土地掠奪、農業創新和經濟變革的曆史,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曆史有著驚人的聯係。——《金融時報》
作者用食物與帝國韆絲萬縷的聯係,展現瞭食物如何成為大英帝國至關重要的驅動力。它嚮我們展示瞭食物的強大的經濟力量與政治力量。——《華爾街日報》
英國對於食物的需求,使得它以一種幾乎不可能的方式讓世界變得更小。有時,瞭解曆史的最好的方式是通過胃。——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颱
有許多因素推動瞭英國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對世界霸權的追求,但你一定想不到食物可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時代周刊》
不得不說,《飢餓帝國》是一本顔值超高的書,封套是暗咖啡色和暗紅,金光流動,非常之美,捧在手上如同一盒精緻包裝的巧剋力,這也趣味地對應著本書的書名——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食品。 將書通讀一遍後,就會發現,名義上是寫食物,其實內核還是寫史。那些為瞭食物的趣味性而...
評分 評分還不錯的一本書,從英國的食品進口史展現瞭大英帝國的殖民開拓以及全球貿易網絡的形成,是個挺不錯的視角。每個章節都會附一道菜的菜譜,從菜譜中某個進口食品引齣故事,寫法比較輕鬆,不算什麼很嚴肅的學術寫作,分析很少,深度也有限,挺適閤在飛機上作為消遣讀物。鱈魚、砂...
評分 評分1.醃鱈魚取代羊毛製衣業,英國航海貿易開始發展 約翰•卡博特(喬萬尼•卡托特)發現瞭巴芬島,亨七將其命名為紐芬蘭島。 2.英國為維護國內牛肉較高的價格,禁止進口愛爾蘭動物和黃油,愛爾蘭市場轉嚮新大陸 愛爾蘭黃油換紐芬蘭醃鱈魚,運往弗吉尼亞作為黑奴食物; 西印度...
3.5,可算是微觀史學範疇,但絕不是嚴謹的學術作品,描述的大量曆史細節非常值得一讀,寫得極為有趣生動詳盡(雖然老寫著寫著就跑題瞭),可以一窺當時各國人的生活與工作狀態,但各種結論也太牽強瞭吧,簡直是避重就輕,強行扣題,B是A的現象並不代錶A是B的本質啊,作者難道在寫命題作文嗎?翻譯一般,常常讀到奇怪的句子很不舒服。PS:本來想給4的,但鴉片那章,對賣毒品的進行下道德譴責怎麼瞭?還覺得委屈瞭?嘖嘖
评分493
评分1.信息量非常大,每章都可以當做索引來涉獵一種食物所涉及的大英帝國史,整體看也提供瞭足夠的細節和比較完整的綱領迴顧世界貿易在大英帝國階段的發展曆程。2.鴉片的那章大概會觸到很多人的神經酸痛之處。2.翻譯係統略混亂:如果人名能在括號裏提供英文,以及前後地名統一提供英文就好瞭。
评分詳見評論頁麵的“長短評”。
评分比較不錯。翻譯有常識性的瑕疵,比如“陸軍上校卡斯特和他的裝甲部隊”…對鴉片的描寫不敢苟同,我很難相信會有人用鴉片來抵禦飢餓…總的來說,用食物串聯大英帝國,寫得挺不錯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