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1796-1895)》在承認行會具有重要社會政治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它在地方社會生活中的哪一些正式與非正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上部著作考察的焦點是商業精英的世界,《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1796-1895)》則拓展瞭視野,具體分析城市勞動階級的所思所想及其行為。最為重要的是,《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1796-1895)》嘗試著去理解社會衝突的結構和進程,以及作為一個自發的、內聚性的社會單元的城市,是如何維持其自身並不斷發展的。
作者羅威廉在社會學者施堅雅(G. W. Skiner)用“中心地方”理論以研究中國城市的觀點的基礎上,用漢口行會組織的先鋒作用為實例,駁斥瞭馬剋斯·韋伯等人對於中國城市並不曾有過類似歐洲中世紀城市“都市團體”的政治製度和社會結構的觀點。 作者考察瞭1796-1889年間武...
評分 評分作者羅威廉在社會學者施堅雅(G. W. Skiner)用“中心地方”理論以研究中國城市的觀點的基礎上,用漢口行會組織的先鋒作用為實例,駁斥瞭馬剋斯·韋伯等人對於中國城市並不曾有過類似歐洲中世紀城市“都市團體”的政治製度和社會結構的觀點。 作者考察瞭1796-1889年間武...
評分從外國人的視角對清末漢口的商業經濟係統進行瞭深入、細緻的研究,其中有大量極其鮮活的舊時漢口鎮景觀、風俗的描繪,讓我們看到瞭一個不同於今日的國際大商都。尤其是那些熟悉當今漢口的人如果讀到這本書,可能都會對它那段絢爛多姿的歲月贊嘆不已。
評分從外國人的視角對清末漢口的商業經濟係統進行瞭深入、細緻的研究,其中有大量極其鮮活的舊時漢口鎮景觀、風俗的描繪,讓我們看到瞭一個不同於今日的國際大商都。尤其是那些熟悉當今漢口的人如果讀到這本書,可能都會對它那段絢爛多姿的歲月贊嘆不已。
1. 民眾、進步精英與清政府共同促成城市社區的誕生和公共領域的擴大(公-私-民),本書藉用“公共領域”的概念恰是爭論的焦點。2. 不同社會群體自稱的社會空間與社會普遍稱之的社會空間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评分1. 民眾、進步精英與清政府共同促成城市社區的誕生和公共領域的擴大(公-私-民),本書藉用“公共領域”的概念恰是爭論的焦點。2. 不同社會群體自稱的社會空間與社會普遍稱之的社會空間之間的矛盾和衝突。
评分中譯本救我!有關於城市/社區機製,城鄉關係的屬性etc.略微看瞭看outline,沒有細讀,但真的很攪。
评分他從來沒有變。
评分前後7.8個晚上手機上翻瞭一遍,pdf的。開頭兩章,結尾一章,基本沒看懂,講社會學理論的,這個哥哥還是個社會學者。現在做曆史研究真是難啊。看到3.4章的時候冷汗直冒,英國人的情報積纍果然厲害,一個醫院的年報還講地方輿情,難怪宋宜昌老說,英國人靠情報。美國人對中國史的研究確實深,看看周锡瑞之流在5.60年代寫的論文,想想大陸學者在5.60時代寫的論文,,,,,哎,,,,失去的30年啊。作者竟然用長江日報做史料,看來真是來著不拒,這是武漢市委機關報,不知道他是在80年初來湖北省圖書館的時候查閱的,還是在颱灣找到的,猜想颱灣的可能性大,因為好多處引用長江日報的地方都注明日期遺失,瞎想而已。反正覺得他用料不偏,很好。作為一個生長在武漢30餘年的人,看瞭這書,,,,,哎,,,真慚愧,好想問問老羅土檔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