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发表于2025-04-22
黄河青山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是黄仁宇博士的回忆录,可惜截止到83年,他在国内备受追捧之前,后面的故事目前我还不甚了解。 最早看到黄仁宇的书是《纳逊河边说历史》,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只不过简单翻翻,由于是不一样的历史观点,比较感兴趣,可惜一直没有看内容,只是觉得这个学者的书值得一读。 一晃...
评分 评分我是在阮一峰的博客上看到这本书的。他写了一篇《失败的总和—-读《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恰好当时我在看黄仁宇先生的另一本书《万历十五年》,对于“大历史观”还尚未彻底明白透彻,看着一篇篇考据严谨的文章,并未采取时间轴的叙事方式,而简简单单地谈及相关的人与事。...
评分一 安娜堡的冬夜悠长沉寂,令人逃不脱回忆。 34岁的黄仁宇初到此时,身份是尴尬的密歇根大学本科新生,每天要与比自己年龄小上一半的美国青年一同学习生活。更为困窘的是,由于缺乏任何资助,黄仁宇必须靠打工才能得以维持生计,他当过收货员、洗碗工、电梯服务生,还调过酒、...
评分难得有一个历史学家能有如此丰富的阅历,且有不错的技术背景,比那些在大学念到博士,再留下来做教授、研究员的学者不知要强多少,所以黄仁宇在中立国的历史学界并不受欢迎。对人文学科的研究,包含了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认知和经验积累,而不是片面的咬文嚼字。因此从《万历十五...
图书标签: 黄仁宇 历史 回忆录 传记 自传 黄河青山 大历史 中国
《黄河青山》是规模宏大的回忆录,从作者早年的从军经历到壮年时期在美国打工、求学、无所不包;本书又是一部眼光非凡的“大历史”,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他的文字浅显明白,就算毫无背景的人也读得懂。也许正因为这样,美国大文豪厄卜代克才形容他的文笔仿佛具备卡夫卡的梦幻特质。
黄仁宇的回忆录共有36万字篇幅,自述生平经历与学术研究经验,并具小说叙述的技巧。全书定名为《黄河青山》(Yellow River and Blue Mountains);分为两大部分:“自己的浴室”、“我所付出的代价”;书前并有多幅珍贵的个人及历史照片。
对国共内战和中国发展问题的的评述极为中肯,值得再读,但也是文学性方面极糟的自传作品
评分黄仁宇写的自传好啰嗦,不好读,读完觉得他怎么这么倒霉啊,又觉得他怎么满腹怨言啊。
评分翻译得相当好,给充满怀才不遇的怨气的本书加了分。学生反映教课枯燥无聊,不来上课,不选他的课,他却书生意气,发奋要出版教科书来应对之,书却被好几个评审否了三次。最后被学校解聘。历史观点和同行不一样就要和他们吵,总觉得自己的所谓大历史观正确,学界规规矩矩的论文写法他受不了。令人叹服。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不太好,可是书本身实在太好了!曾经代表国民党送生日礼物给麦克阿瑟将军 -->然后流落到在密歇根打n份工维持学业,因为国民党的身份被美国人歧视-->中年好不容易得到终身教职,却在《万历十五年》出版前夕被解聘了,万历那本书差点出不了。 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看完觉得,在美国搞东亚研究实在太难了!余英时/费正清帮着找工作都找不到。
评分黄仁宇的回忆录,正如译者所说,我们没想到一个中国人的回忆录是用英文写成的,而且这个人还是黄仁宇。那么,顶着黄仁宇的大名,为他做翻译的译者未免太可怜了。不过,如果我们翻开这部回忆录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真正痛苦的应该是黄仁宇本人。这部书写作于1980-1983年间,而1979年他刚刚被辞退,这部书有部分就是描写其被辞退后愤怒的心情。不过,我们看到黄仁宇都可能被辞退,那么美国汉学界究竟有多么高深啊。说实话,这跟黄仁宇本人的学术脾气有关,屡次得罪学术权威,甚至将哈佛的资助的著作,擅自交给剑桥出版,这就足以得罪费正清了。何况,他坚持要撰写普及读物,而且要在大学出版社出版,所以他屡次碰壁,估计于此不无关系。与蒋介石日记相比,这部书显得不纯粹,既有青年时的回忆,也有大学政治讨论,更有朋友的回忆。总之,可看
黄河青山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