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峻(1971—2003),台湾台北人,著名作家黄春明次子,从小学习绘画,高中时期开始写作,1997年以短篇小说《留白》获得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短篇小说推荐奖。著有短篇小说集《度外》《盲目地注视》《是或一点也不》,长篇小说《水门的洞口》,散文集《麦克风试音:黄国峻的黑色Talk集》。
发表于2025-04-29
度外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摘自台湾一个很老的综艺节目『今天不讀書』第47集『未完成的脚步』,蔡康永主持。 蔡康永,许悔之和郭强生聊到了黄国峻的几本书,很好玩儿,《度外》在本文中间部分。 黄国峻,1971年出生,因为不喜欢升学体制,高中毕业後就开始自学生涯。1997年,以短篇小说『留白』夺下联合...
评分黄国峻的小说难读,他的文字纤细,精进且敏感。干练的表达中,却有张大春所说的“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度外》像是一首有着古典编排的现代协奏组曲,极为克制的表达中,总有一缕诗意,四面八方迎来的景象让故事在简洁中立体。 他的时间在文字间被打碎,再重组。精...
评分一切的技巧分析都不能让我们离黄国峻更近一步,因为他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却不含半点夸张。但是显然黄国峻的小说又会给读者带来极其不同的阅读体验,说镜头感也好,时间痉挛也罢,不过我认为更准确的描述是:日常生活的裂隙在他的小说中出现了,并且是以奇点的形式出现...
评分第一次读时很震动,翻出来贴这,来自黄春明先生的脸书。 報平安 文/黃國峻 ◎ 啟稟母親大人: 媽,我沒事,請不要再來這裡探望我了,否則人家會以為我們是「老少配」,那會讓我很難堪。還有,不要再送煎餅來了,被護士恥笑只會讓我的病情更嚴重。 醫生建議我用寫信來抒發情緒...
评分作为华文文学的支流,当代马华文学和港台文学,整体还是偏于小众。大概从2012年开始接触黎紫书的作品后,我对马华文学就生出了无限的兴趣,然而直到近日,随着黄锦树的《雨》在国内出版,才算掀起了那么一丝的水花,让这种地方性的、边缘化的文学得到了些许的关注。 当然,比起...
图书标签: 黄国峻 台湾文学 小说 台湾 短篇小说 文学 华语文学 意识流
时间如此真实,真实如此短暂。
与袁哲生并称,被期待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作家
黄国峻惊艳华文文坛代表作
将一切担忧、恐慌、丧失感引爆的“时间痉挛”
◎编辑推荐
★ 黄国峻在台湾新锐作家中可谓备受期待,张大春说要靠他“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杨牧则表示“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度外》于2000年在台湾首次出版。其中《留白》一篇,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得到张大春、施叔青、钟阿城三位文坛前辈肯定。这次《度外》《水门的洞口》的出版,是在他辞世十五年后,作品首次引进大陆。
★ 黄锦树曾提出台湾文学“内向世代”的概念:“从那些样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关于写作自身的危机形态,脆弱的、濒临分裂的‘自我’成为写作的真正主体,世界和语言都是问题。内向,向内崩塌,甚至对死亡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迷恋。”黄国峻即此“内向世代”代表人物之一。
★ 骆以军为简体版撰写专序,对黄国峻的文学做了一次角度独特、内容丰富的评论。
◎内容简介
《度外》是作家黄国峻的短篇小说集。在这本小说集中,黄国峻运用实验性的文字,探寻小说艺术的新可能,他以不同一般的纤细灵魂,将时间打碎、拼接,将丰富的意义寄寓在“度外”的语言之中,带给读者完全不同于往昔的阅读体验。在中文写作的无数尝试当中,黄国峻的小说“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张大春语),即使到现在,仍然鲜有与之相仿的作品。
◎名人推荐
●我内心大喊:“国峻是未来的小说家!”
但随即想起,国峻已不在这世界上。
——作家 骆以军
●(黄国峻的小说)自有一股不与时人弹同调的庄严气派。
——作家 张大春
●我读他的小说和别的东西,觉得他是那一代作者当中最使我感到亲近,同意,或者疼惜的人,许多地方都让我想说: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此不但针对他文字处理的题材,更直接对他的文字所构成的风格,已经出现的“文体”而言。
——作家 杨牧
●我心中的国峻是一个文学的苦行僧,勇猛精进令人汗颜。
——作家 袁哲生
●黄国峻的作品确实让我看到一个特别的、年轻的、易感的,可是非常有创造力跟幻想、想象力的一个心灵。
——作家 郭强生
●这篇小说(《泛音》)着重人物内心的流动,节奏沉缓,呈现屋檐下三人微妙的互动,仿佛在同一条弦上,振出三种不同波长的泛音(Overtones),奏出一首歌曲。
——作家 甘耀明
●作者的想象力与实验性,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使它有别于其他作品。
——作家 施叔青
◎获奖记录
☆《留白》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
4.5;如放大镜般逐格扫描、捕捉人/物/景,创造出实体之外、超越具体感知维度的场域,是谓「度外」。叙事性被尽数稀释,精准的物化描写与流淌的意识主导控制文本走向,堪比摄影机之眼的凝视,的确深具新小说之特征。每个故事的物理时间长度均属幽微,但涵盖的心理时间幅度却广阔得多;意识的跳跃与折回,时空的剪碎与弥合,在蒙太奇和闪回的功能加持下,日常事件的内在肌理被呈现得丰富多元,文字幻化为主观镜头的内心独白,携有场景的临场感。《失措》中人物视点的悄然转换;《泛音》开篇有追忆味;《詹姆士两千型》是最典型的物化;《触景》简直有推理的意味;同名《度外》堪称情绪裂爆,在重重、渺渺的金光灿烂中螺旋飞升。
评分《度外》终于来了!黄国峻和袁哲生并列为张大春所评的“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小说家”,《度外》里收录了他29岁之前完成的多篇短篇,其中《留白》一篇,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也得到张大春、施叔青、锺阿城三位文坛前辈肯定。《度外》是在他辞世15年后,作品首次引进大陆。 这是他惊艳华文文坛的代表作,一本将一切担忧、恐慌、丧失感引爆的“时间痉挛”。 “我内心大喊:‘国峻是未来的小说家!’但随即想起,国峻已不在这世界上。”(骆以军)
评分想起大学文论课读大量“现代派”的时期,很多小说都看起来很薄,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实际是一瞬间的无限叠摞。由叙事支撑的“故事”被无限剥削,像是由一个又一个特写镜头组接的电影,传递的是在漂浮中只剩下自我凝视可被掌控的焦虑,而非在广阔时间轴上知道自己正站定在哪一点的安心。我们熟悉的“好故事”拥有的是远景式的控制力,而这种小说想神形兼备地展示一种控制力的崩坏。鸟瞰的崩坏,广角的崩坏=叙事的崩坏。只剩下凝视,唯有自我的凝视是可以被描写的。作者说最喜欢的小说家是伍尔夫,由此就知道趣味在哪条脉络上了。应该是今年看的最后一本书了,看得年关更萧萧然了。
评分仿佛一个文学酷吏,他严密监视着自己刀锋般尖锐的(天才式的)感知力,使之不偏不倚地对准一切被忽略的伤心之隅,又极温柔地落下来,仿佛带着无尽的悲悯,说:我注视过了,我写过了,我不忍心再为世间增添任何伤害了。
评分记得在《见字如面》的一期节目里,李立群读黄春明写给儿子黄国峻的信:“国峻,一年了,你都没有回来吃饭,我在家炒过几次米粉请你的好友,来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样,他也不回家吃饭了。” 很好哭。敏感又爱交朋友的黄国峻,写文章一笔一画都用力很深的黄国峻,像袁哲生说的“国峻在我心中是一个勇敢的人,只是没有想到这分勇气竟然一直以来是那样用力,以至它的断裂,也像金属疲劳那样来得突然。” 黄锦树曾提出台湾文学“内向世代”的概念:“…脆弱的、濒临分裂的“自我”成为写作的真正主体,内向,向内崩塌。”《度外》,便是一部试图将一切担忧、恐慌、丧失感引爆的“时间痉挛”,在黄国峻辞世15年后,我们将他隆重地介绍给大家。
度外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