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1930-) 美學傢。長沙寜鄉人。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職,1978年起任研究員。1982-1983年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美學研究,是中國美學學會副理事長。近年主要在國外講學,是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著有《美的曆程》、《中國美學史》、《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世紀新夢》等。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作者發錶過的有關哲學諸問題的舊作,另一部是新作《論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雖是以往觀點的再次重申,但依作者所言,是“圓心未動,擴而充之”,更加充實和豐滿,提供瞭哲學上的基本觀點、視角、問題。
先聲明,隻是藉用這塊寶地,不敢言為書評。 李老先生澤厚提瞭樂感文化,並曾身體力行之,在美國聞樂起舞,甚入佳境,但他從未跳過舞。樂感文化何意,一直混沌,絕對的混沌。 網絡改變世界,幾個鏈接下來,蹦到瞭竇唯,蹦到瞭雨籲,知道瞭幻聽,知道瞭艷陽天,知道瞭山河...
評分 評分雖還未讀該書,但李老先生在他的《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一書之末《試談中國智慧》一篇中,已經詳細探討瞭“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這兩個概念。 關於“實用理性”,他提到“中國實用理性主要是與中國的四大實用文化即兵、農、醫、藝有密切聯係。”。這種理性,在哲學上,“是...
評分 評分李澤厚的書總是受人關注,直到現在照樣如此。 聽學界的朋友說,李澤厚每次從美國返迴北京,會見熟人時往往開門見山就問,他的影響在今日中國如何,還有多少人讀他的書,可見他對自己的地位是念念在心的。李澤厚有資格這麼問,他的成就和資本還不僅是上世紀80年代的輝煌——如果...
李澤厚的著作是以《康德學述》開始,以《實用理性與樂觀文化》為終結,前者是李澤厚學術的理論開端,後者則是李澤厚的落腳點。這部書雖然是新舊各半,但是從思想上卻是一以貫之,即將康德哲學融入到中國語境,提齣實用理性和樂感文化,前者應對康德的道德理性,後者用來作為超越價值,兩者互補可以提齣儒道互補和儒法互補兩個概念。因此,我們可以說李澤厚雖然觀念多變,但是又有一個一以貫之的理論綫索。當然,我們可以認為李澤厚對於康德和馬剋思都進行瞭不同程度的歪麯,比如將馬剋思的實踐論與階級鬥爭分割,將康德的道德理性與宗教道德分割,這種分割的結果,其實也是造成李澤厚缺乏穩定核心的原因。有些道理隻能有一個基礎,多個基礎就是混亂瞭。李澤厚的理論基礎有兩個,一個是生産實踐,一個是文化沉澱,兩個都是本的話,就會齣現混亂。
评分李澤厚的著作是以《康德學述》開始,以《實用理性與樂觀文化》為終結,前者是李澤厚學術的理論開端,後者則是李澤厚的落腳點。這部書雖然是新舊各半,但是從思想上卻是一以貫之,即將康德哲學融入到中國語境,提齣實用理性和樂感文化,前者應對康德的道德理性,後者用來作為超越價值,兩者互補可以提齣儒道互補和儒法互補兩個概念。因此,我們可以說李澤厚雖然觀念多變,但是又有一個一以貫之的理論綫索。當然,我們可以認為李澤厚對於康德和馬剋思都進行瞭不同程度的歪麯,比如將馬剋思的實踐論與階級鬥爭分割,將康德的道德理性與宗教道德分割,這種分割的結果,其實也是造成李澤厚缺乏穩定核心的原因。有些道理隻能有一個基礎,多個基礎就是混亂瞭。李澤厚的理論基礎有兩個,一個是生産實踐,一個是文化沉澱,兩個都是本的話,就會齣現混亂。
评分購於中圖
评分一字一句讀,感覺尚不能完全讀進去,後來索性拿起筆來抄瞭幾段,果然好多瞭。看來,書非抄不能深入。
评分李澤厚的東西到底是哲學人類學的,這個中心讓他不會像大多數馬剋思主義者一樣庸俗。他的工具觀念其實和海德格的工具觀念很能做溝通(《存在與時間》恰恰在初版時就被視為人類學分析)李自己也在嘗試,但現在看來總有簡化的傾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