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讯”。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机械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五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2008年1月被聘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特别顾问。曾入选美国Marq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学的智慧》等书,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本书着重从两个方面讨论道德问题。第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简单逻辑来分析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指出每种主张隐含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可以推广到何种程度,其界限何在。道德说教之所以苍白无力就在于缺少理性分析。说教者板着面孔,说出一堆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主张。叫人觉得滑稽可笑。其实。道德问题中充满着引人人胜的矛盾论证,它常引起喜欢思考的人的兴趣。第二是大量结合我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来展开理性分析,而不是在纯粹的形式逻辑里兜圈子。不仅报刊上有趣的新闻报道可以用作我们的素材,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越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事,越能体现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对这类现象作深层次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了解自己、反省自己,并看出我们应朝什么方向来修正自己的道德观念。
以自利为目的的谈判具有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都同意的均衡点。 产生这些矛盾的逻辑上的原因,在于从社会整体来看,不存在“别人”与“自己”的差别。虽然对某一个具体的张三或李四来说,自己就是自己,别人就是别人,二者绝不会混淆。但是就...
评分睡觉前看看不错的。 就是有些地方研究得太深,要用脑子,不过经济学书籍简单易懂写到这份上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他不是武侠小说撒。 所以我选择在睡觉前看,有助催眠。
评分在图书馆的角落中看到这本书,应该是一次意外,也是一个惊喜。书的旁边是亚当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最终没有借阅)。 书看三章,然后网上看茅老的资料,特别是茅老的微博,简直就是一个谩骂茅老的场所。我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看过茅老的书籍,了解这些观点的出发点。 记得茅老...
很不错的分析、叙述,关键连注都很精彩,能看到许多“雷锋”时代的奇闻轶事,长见识啊!顺带纪念下马上到来的学雷锋日
评分简单质朴鞭辟入里
评分道德是一种公共服务,更是一种社会共识。它恰好是囚徒困境中的不均衡状态,需要我们的细心培育……自由,需要以不损害别人的自由为前提……通过逻辑推理、案例分析,茅先生对道德进行了深度剖析……
评分视角么。。正是我缺少的东西
评分因为茅于轼是经济学家,所以在他谈论道德的时候,惯常从功利主义那寻找进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