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荣,1962年生,江苏无锡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系博士。现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中文系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西域语文、历史,特别是西藏历史、藏传佛教和汉藏佛学的比较研究。历任哈佛大学印度梵文研究系合作研究员、德国洪堡大学中亚系代理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共同研究员、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客座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等。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代表作包括《西藏佛教历史的语文学研究》《寻找香格里拉》《想象西藏:跨文化视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文本与历史:藏传佛教历史叙事的形成和汉藏佛学研究的建构》《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大乘要道密集〉研究初编》等。
发表于2024-11-02
大元史与新清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关于目前在国内知识界已经成为讨论热点的“新清史”话题,沈教授在《大元史与新清史》中对其评价依然充满辩证色彩,既对其有一定程度的肯定,同时对其学术思路和实践又多有修正,因此始终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学术眼光来打量“新清史”的学术成果。他对“新清史”强调使用非汉文...
评分最近我国民族史与藏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沈卫荣教授应上海古籍出版社之邀,特地将自己新近发表的一组论述元清两朝的论文集结为《大元史与新清史:以元代和清代西藏和藏传佛教研究为中心》,以印制精美的专著形式隆重推出,极大地满足了专业人士和对这两个少数民族王朝的历史深感...
评分关于目前在国内知识界已经成为讨论热点的“新清史”话题,沈教授在《大元史与新清史》中对其评价依然充满辩证色彩,既对其有一定程度的肯定,同时对其学术思路和实践又多有修正,因此始终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学术眼光来打量“新清史”的学术成果。他对“新清史”强调使用非汉文...
评分最近国内的清史学界已就如何看待清史研究中的汉文史料与非汉文史料关系比重的议题,掀起了开放性的热烈学术讨论。沈教授对此问题同样给予了高度关注。他根据自己处理不同语种文献的切身经验提醒专业读者,对于同一篇文献的不同译本要在慎加比勘的基础上关注不同文本间的内容差...
评分从揭露历史事实(fact)到形成一种历史叙事(historical narnative)之间有一个十分微妙的转换过程。-沈卫荣 这大约是学院派历史研究和经世派历史研究的连接和分野。无论采用哪一种叙事形式,都和史学家所处的时代和现实关怀有关。 第一本可以集中看到中外研究蒙元/清朝/西藏关...
图书标签: 蒙元史 新清史 历史 沈卫荣 清史 边疆与民族 2019 明清史
本书稿为作者近年来对于蒙元史和清史理论研究的一组文章合编,为一本史学理论的学者散论。近年的历史研究中,关于“历史书写”、“话语权”的研究思路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相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样的说法,不管是“东方主义”还是“西方主义”,都是从各文化自身的立场、观念、需要出发去看待与自己不同的、他者的文化。中、西方的历史学者不管视角多么的不同,但一样难逃政治立场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历史的真实往往要比这种带着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建构、形成的历史叙事丰富和复杂的多。在对藏传佛教、以及基于元代西藏史、清代西藏史的实证研究之外,作者力求对于以往的中、西方历史学者视角下扭曲或片面的西藏历史做一些普及和解释的工作。在这本书稿中,作者梳理了以往和近年来对于蒙元史、清史研究方向和历史性质的不同呼声,认为历史研究不管大小、新旧,其最基本的学术实践还是应该回归到对多语种历史文献的发掘、解读和研究,并借此来重建历史的真实。历史研究需要把历史故事放回到其本来的语言的、社会的和历史的语境中来考察,以充分揭露历史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从文本的和实证的研究中以小见大、推陈出新,尽量排除现实政治的干扰,得到可靠的历史真实,建构起能与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学术要求和理想相适应的,但同时又超越现实政治、权力和利益束缚的宏大历史叙事,才真正可以算得上是“大元史”或者“新清史”。只有这样,历史研究或才有可能对我们今天理解和解决现实政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有所启发和帮助。
新清史有个屁可理解的,史学就老老实实考证,读文献。不要天天写小说编故事发明理论,要是非信宗教那释迦牟尼佛还授记过吐蕃呢。
评分从专业的藏学角度质疑近年盛行的蒙古帝国史和新清史论述,很开眼界,如藏传佛教在明朝宫廷也和在元清一样盛行;“文殊皇帝”不等于“内亚意识形态”、也不是清朝独有,等等。
评分其所谓“大元史”实质上是重视利用多语种文献,视角上则扩大到欧亚乃至全球,同时注意历史叙事/建构。一章对杉山正明、威泽弗德“历史叙事与建构”暧昧的评价态度,以及其从自身历史语言背景对蒙元史的反思,都难以令人有所收获。二章通过《汉藏史集》窥探出藏人并未异化蒙元王统,而是将其至于汉族王统序列;三章则从蒙元藏传佛教入手,上至西夏下到明,将三代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态度政策纳入到同一序列下进行考察;在章五其从自身学术背景,对新清史学者藏传佛教认知的批判(即“既不是满族化,也不是内亚化,而是西藏化”)无疑是全书的亮点和精彩之处。至于章四对藏密两种修法“历史叙事与建构”的解构,可见其历史语言的本行,个人也大体赞同其说法,尤其是在“演揲儿”的解释上。但“大喜乐”如其所言晚期如何“堕落”?并非建构一语能完全概括。
评分从专业的藏学角度质疑近年盛行的蒙古帝国史和新清史论述,很开眼界,如藏传佛教在明朝宫廷也和在元清一样盛行;“文殊皇帝”不等于“内亚意识形态”、也不是清朝独有,等等。
评分作者不是清史学家而是藏学家,是藏传佛教研究专家,同时是文本语文学家,30多年学术都是全面和深入的历史化和语境化处理;新清史争议点不是清史细节而在于民族史,关于中国、内亚的概念,大清意识形态的藏传佛教、汉文和满文文献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东方主义与新清史的关联等;作者也是蒙元史研究者,南京大学韩儒林的元史研究室出身,本科和硕士在陈得芝指导下主攻元代西藏历史研究,并到中央民族学院向王尧学藏语文,1990年在德国波恩大学攻读中亚语文学博士,毕业后到日本京都大学与大元史专家杉山正明一起,后参与他主持的黑水城研究项目;藏传佛教对西夏、元、明三代都有巨大影响,都信仰之,西夏以西藏喇嘛为帝师,明代前期对藏传佛教的信仰超过元朝;菩萨皇帝不是普世君王,而是分别统治藏蒙汉的三部怙王之一;历史是构建的东西,无主客体;
大元史与新清史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