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衛榮,1962年生,江蘇無锡人。南京大學曆史係學士、碩士,德國波恩大學中亞語言文化係博士。現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中文係教授、博導。研究領域為西域語文、曆史,特彆是西藏曆史、藏傳佛教和漢藏佛學的比較研究。曆任哈佛大學印度梵文研究係閤作研究員、德國洪堡大學中亞係代理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共同研究員、颱灣中研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客座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德國柏林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等。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代錶作包括《西藏佛教曆史的語文學研究》《尋找香格裏拉》《想象西藏:跨文化視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文本與曆史:藏傳佛教曆史敘事的形成和漢藏佛學研究的建構》《藏傳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傳播——〈大乘要道密集〉研究初編》等。
本書稿為作者近年來對於濛元史和清史理論研究的一組文章閤編,為一本史學理論的學者散論。近年的曆史研究中,關於“曆史書寫”、“話語權”的研究思路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相信“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這樣的說法,不管是“東方主義”還是“西方主義”,都是從各文化自身的立場、觀念、需要齣發去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他者的文化。中、西方的曆史學者不管視角多麼的不同,但一樣難逃政治立場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而曆史的真實往往要比這種帶著非此即彼的價值判斷而建構、形成的曆史敘事豐富和復雜的多。在對藏傳佛教、以及基於元代西藏史、清代西藏史的實證研究之外,作者力求對於以往的中、西方曆史學者視角下扭麯或片麵的西藏曆史做一些普及和解釋的工作。在這本書稿中,作者梳理瞭以往和近年來對於濛元史、清史研究方嚮和曆史性質的不同呼聲,認為曆史研究不管大小、新舊,其最基本的學術實踐還是應該迴歸到對多語種曆史文獻的發掘、解讀和研究,並藉此來重建曆史的真實。曆史研究需要把曆史故事放迴到其本來的語言的、社會的和曆史的語境中來考察,以充分揭露曆史的獨特性、豐富性和復雜性。從文本的和實證的研究中以小見大、推陳齣新,盡量排除現實政治的乾擾,得到可靠的曆史真實,建構起能與自己所處的這個時代的學術要求和理想相適應的,但同時又超越現實政治、權力和利益束縛的宏大曆史敘事,纔真正可以算得上是“大元史”或者“新清史”。隻有這樣,曆史研究或纔有可能對我們今天理解和解決現實政治中齣現的種種矛盾和衝突有所啓發和幫助。
發表於2025-04-11
大元史與新清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最近我國民族史與藏學研究的學術帶頭人瀋衛榮教授應上海古籍齣版社之邀,特地將自己新近發錶的一組論述元清兩朝的論文集結為《大元史與新清史:以元代和清代西藏和藏傳佛教研究為中心》,以印製精美的專著形式隆重推齣,極大地滿足瞭專業人士和對這兩個少數民族王朝的曆史深感...
評分關於目前在國內知識界已經成為討論熱點的“新清史”話題,瀋教授在《大元史與新清史》中對其評價依然充滿辯證色彩,既對其有一定程度的肯定,同時對其學術思路和實踐又多有修正,因此始終是以一種冷靜客觀的學術眼光來打量“新清史”的學術成果。他對“新清史”強調使用非漢文...
評分最近我國民族史與藏學研究的學術帶頭人瀋衛榮教授應上海古籍齣版社之邀,特地將自己新近發錶的一組論述元清兩朝的論文集結為《大元史與新清史:以元代和清代西藏和藏傳佛教研究為中心》,以印製精美的專著形式隆重推齣,極大地滿足瞭專業人士和對這兩個少數民族王朝的曆史深感...
評分作者在本書開頭即指齣濛古西徵在事實和話語層麵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史傢需要首先明確自己討論的對象為何,方有意義。進一步來說,即使研究者能做到最客觀的考證,其錶述方式仍難免受到現實、政治、利益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基於這樣的認識,作者在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中分彆討論...
評分最近我國民族史與藏學研究的學術帶頭人瀋衛榮教授應上海古籍齣版社之邀,特地將自己新近發錶的一組論述元清兩朝的論文集結為《大元史與新清史:以元代和清代西藏和藏傳佛教研究為中心》,以印製精美的專著形式隆重推齣,極大地滿足瞭專業人士和對這兩個少數民族王朝的曆史深感...
圖書標籤: 濛元史 新清史 曆史 瀋衛榮 清史 邊疆與民族 2019 明清史
說著說著就罵瞭起來,說的部分值當看,罵的部分隻當看笑話
評分新清史有個屁可理解的,史學就老老實實考證,讀文獻。不要天天寫小說編故事發明理論,要是非信宗教那釋迦牟尼佛還授記過吐蕃呢。
評分屁股決定腦袋
評分新清史有個屁可理解的,史學就老老實實考證,讀文獻。不要天天寫小說編故事發明理論,要是非信宗教那釋迦牟尼佛還授記過吐蕃呢。
評分其所謂“大元史”實質上是重視利用多語種文獻,視角上則擴大到歐亞乃至全球,同時注意曆史敘事/建構。一章對杉山正明、威澤弗德“曆史敘事與建構”曖昧的評價態度,以及其從自身曆史語言背景對濛元史的反思,都難以令人有所收獲。二章通過《漢藏史集》窺探齣藏人並未異化濛元王統,而是將其至於漢族王統序列;三章則從濛元藏傳佛教入手,上至西夏下到明,將三代統治者對藏傳佛教的態度政策納入到同一序列下進行考察;在章五其從自身學術背景,對新清史學者藏傳佛教認知的批判(即“既不是滿族化,也不是內亞化,而是西藏化”)無疑是全書的亮點和精彩之處。至於章四對藏密兩種修法“曆史敘事與建構”的解構,可見其曆史語言的本行,個人也大體贊同其說法,尤其是在“演揲兒”的解釋上。但“大喜樂”如其所言晚期如何“墮落”?並非建構一語能完全概括。
大元史與新清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