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现任职于《生活》杂志,他也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
本书是许知远早年的代表作,长销近二十年。书里的篇章是作者在星巴克咖啡馆、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等地方写下的读书随想和读书笔记,充满了年轻人对人类文明的向往,憧憬着融入伟大灵魂散发出的光辉,与此同时,他面对既丰富又单调的社会,一次次剖析自己的内心,确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寻找自己的历史坐标。书中表现出对个人独特性的坚持,对封闭、自溺的小世界的警惕,对年轻一代颇有启发。
以前读了一本许知远的著作,马上就不想再看他其他的作品了,不是因为他没有思想,没有文笔,这些,他都还是有的。只是他的写作的方式太像我了,想要描述一个事物的时候,头脑中就蹦出一堆意象,为每一个意象配上一个词语,并列在一起,整篇文章都是这样的。这样的写作,...
评分在中学里,他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你望到了什么? ——题记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这本书放在案头有半个月了...
评分1. 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标志就是,他可以被任何人以任何他们需要的方式误读。 2. 来自内部的叛变往往意味着最大的伤害。昔日的苏共领导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平静地面对戈尔巴乔夫。 3. 史努比是一条富有人文气息的狗,坚持尊严、不安现状、耽于幻想、英雄主义理想——这已经是几个世...
评分这是我看得许知远的第一本书,也是唯一一本,然后狂热的寻找他的片言只语,可惜再没见过~ 其实不想说这个,我是更加愿意写写我自己的感悟,可是在这里,很无奈,感觉所有的语言都贫乏,都无力,所有我想说的,甚至我想不到的,早已被人入木三分的刻画给我看,同样的24岁...
评分在许知远身上,我们发现北大确实是牛叉的地方,比如说,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就把一个念计算机系的家伙培训成了一个专栏作家、畅销书作者、复杂句式的创造者、旁征博引的狂热爱好者等等。 以前有一份叫做《经济观察报》的报纸,当然,说是以前有,并不代表现在就没有了,只不...
一个无时无刻,脑袋里不飞旋着迷惑与蓬勃想法的,九十年代文青语录。爱思辨,读书多的人,总会与现实世界有一种反向的张力,与反惯性力。这种紧张感和焦虑所映射的,恰是一个时代的症结所在,或是溯源,或是前行,他们把持着反向盘,正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下的惊险转向中。
评分【藏书阁打卡】如果这本书赢得一些读者,一定与这种自我挣扎有关。一个年轻人,如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如何剖析自己的内心,如何确立与社会的关系,怎样寻找自己的历史坐标……它不仅是我个人,也是我这一代,乃至每一代人都面临的问题。时代会变迁,技术日新月异,新制度取代旧制度,这一旅程从不会终止。
评分青涩的许老师呀
评分20出头的年纪写出这样的文字,我觉得是值得四星的。十几岁带着天真和向往进入大学,却不断发现和感受现实对理想的偏离,于是迷茫、叛逆,不知所措,但却一直读书、幻想和思考。天真也好,理想也罢,这样的个体在20多年后的今天却如此的匮乏。
评分一个无时无刻,脑袋里不飞旋着迷惑与蓬勃想法的,九十年代文青语录。爱思辨,读书多的人,总会与现实世界有一种反向的张力,与反惯性力。这种紧张感和焦虑所映射的,恰是一个时代的症结所在,或是溯源,或是前行,他们把持着反向盘,正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下的惊险转向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