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民鎮,男,1988年生,浙江蒼南人。201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2017~2019年在清華大學齣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就職於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兼任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青年學者”。主要緻力於先秦史、齣土文獻、古代文論等領域的研究,著有《上博簡楚辭類文獻研究》(閤著)等專著,論文見於《文學評論》《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中國哲學史》《清華大學學報》《泰東(Asia Major)》《新華文摘》等處,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及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項目各一項。
“文體”作爲一個極具民族性的概念,主要是在魏晉時期興起的,但在此之前中國的文體形態及觀念業已經過長期的孕育與演進。本書力圖兼顧文體形態與文體觀念、傳世文獻與齣土文獻、典籍與文書、傳統經典與黃老方術、文本與物質性、文本與儀式性、大傳統與小傳統、文體與歷史語境,從而勾勒齣中國古代文體的生成與早期發展的歷程,以期呈現中國文學的傳統所在。
發表於2024-12-23
有“文體”之前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文體學 文獻學 陳民鎮 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 齣土文獻 文學研究 2019
對早期文體的源流、分類、定名的研究,離不開對先秦兩漢學術史和政治製度史的認知,早期文體研究完全可以視作先秦兩漢整體史學研究的一部分。此書的創見和新見可能都是得益於這樣的視角。作者將早期文體的創造歸結於禮,並認為在禮的統攝下形成瞭詩、書、祝三大係統,在王綱解紐之後又由此三大係統衍生齣更多的文體。我贊同作者文體齣於王官的整體見解,但不覺得王官時代有詩、書、祝這樣涇渭分明又自覺的分界,就像當時的職官職能未必涇渭分明一樣。
評分齣土文獻和海外漢學(外語文獻)是當下學界兩把提升研究格調的利劍,若非專門研究,還得適可而止,關鍵得為自己的論述服務。本書題目和目錄都很吸引人,但過於倚重齣土文獻的弊病是,傳世文獻有明顯缺失,就拿文與體這一部分來說,自先秦至魏晉都很受關注的形神之論卻無涉及,對得齣的結論不敢苟同。漢代部分也無甚新意,感覺是因為關注材料不足的原因…… #清晨與朋友討論讀書心得,吐槽完後陷入you can you up的祖傳古典命題之中,於是互相安慰:這麼多年瞭,寫不齣好文章,難道還看不齣文章的好壞麼
評分選題很有價值,蓋探討中國文體之生成,即意味著討論中國社會的文學觀——這是自近百年來“文學史”書寫之初就存在的大問題,其對“文學”的認知與現代擬照西方而界定的“文學”同中有異。作者所下功夫很深,可說相當紮實,但持論近於正統,窮本究原,乃歸於“六經皆禮”,所論不免拘執,未為通達。六經本是更早的思想儒傢化的結晶,本書則執以為根本,力排“泛巫主義”,而將巫視為職官之一,但巫在上古其實是彌散性的,而非製度性的。對“文”字的解釋最可見其視角所重,棄宇宙論而守儒傢之“人文”。對戰國以後文體流變梳理清晰,至東漢而止,似可補論:文體至魏晉確立,也因這是一個空前注重形式,由此達臻藝術自覺、文學自覺的時代。
評分齣土文獻和海外漢學(外語文獻)是當下學界兩把提升研究格調的利劍,若非專門研究,還得適可而止,關鍵得為自己的論述服務。本書題目和目錄都很吸引人,但過於倚重齣土文獻的弊病是,傳世文獻有明顯缺失,就拿文與體這一部分來說,自先秦至魏晉都很受關注的形神之論卻無涉及,對得齣的結論不敢苟同。漢代部分也無甚新意,感覺是因為關注材料不足的原因…… #清晨與朋友討論讀書心得,吐槽完後陷入you can you up的祖傳古典命題之中,於是互相安慰:這麼多年瞭,寫不齣好文章,難道還看不齣文章的好壞麼
評分皓首窮經不若地土翻瞭個白眼兒。
有“文體”之前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