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1895—1990),中国著名哲学家,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贞元六书》等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图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5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多个角度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
本书主题是“文化课”。书中收录了冯友兰、张荫麟、汤用彤、罗庸、雷海宗、吴晗、闻一多等七位先生的文章。本书从中西文化的比较入手,渐及中国历史文化、人文文化,最后通过对哲学与人生的讲解,形成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文化的完整概述,展现了西南联大通识教育“以民族文化为主体,融汇古今、中西文化而重建现代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各位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
《西南联大文化课》这本书虽然是将许多优秀学者的文章、讲义挑选编订在一起,但足以让人感受到五四以来的学者已经有了广阔的全球视野。在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被动碰撞中,中国的青年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在激烈争论中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以及中国文化到底何去何从。 本书第一...
评分在汪曾祺的《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中,西南联大的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用木板钉成,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泥泞没足,极易滑倒”。 可就是在这样简陋的西南联大,在只存在八年的时间,培养了两...
评分 评分很多年以后,当张荫麟先生在西南联大的课堂上开展了一堂这样的文化课,他的当时的学生们为之一振,探寻救国复国强国兴国的道路,所以西南联大用八年时间为祖国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方方面面;他的现在的像我们这样的学生跨越八十年,回到这堂课,受到警醒,想着文化到底是什么?中国的文化?它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这大概就是这本《西南联大文化课》带给读者的意义!
评分大师执笔,信手拈来,文化跃然于纸不再是干瘪的。这套书,这本可读性还是很强的
评分许多过去一知半解的问题,如今倒是在先生们三言两语里融会贯通了。
评分许多过去一知半解的问题,如今倒是在先生们三言两语里融会贯通了。
评分近百年前的思想,今天读来并不过时,尤其推荐张荫麟的“论中西文化的差异”,精辟、中肯、总结极为到位。很多文章都对国家寄予大期望,比如:略谈哲学的用处、中国今后的文化建设,有优秀的思想文化更有拳拳赤子之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