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罗·马丁(Jean-Paul Martinon),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视觉文化和哲学”(Visual Cultures and Philosophy)教授,并与伊尔·罗格夫(Irit Rogoff)共同创建金史密斯学院“策展/知识”(Curatorial / Knowledge)项目。著有《策展哲学》(The Curatorial: A Philosophy of Curating)及《作为伦理的策展》(Curating As Ethics)。
译者:
王乃一,策展人,MediumMedia联合创始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V&A/RCA History of Design博士候选人,英国中英文化协会(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两届学术奖金的获得者。自201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开设“当代设计策展”和“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方向课程,从事设计策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发表于2025-04-10
策展哲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是对“策展性”的一种“不关乎特定话语、学科、知识领域或意识形态”的思考和阐释。阅读本书的过程,也像是在一场思想展馆中徘徊,或偶遇令人欣喜的作品,或试图理解某样晦涩的创作。这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这场展览的主题恰是“策展性”。 作者首先强调...
评分首先,这是一本做得非常非常非常好的书!!!无论是书籍的装帧、纸张的触感都堪称完美!!! 在电子书如此丰盛的今天,为什么要去读纸质书呢? 我想,因为阅读不止是知识与内容,阅读应该是一件更为具体的事情,一件可以超越工具理性的事情。所有关于阅读的细节,都是阅读的血...
评分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是对“策展性”的一种“不关乎特定话语、学科、知识领域或意识形态”的思考和阐释。阅读本书的过程,也像是在一场思想展馆中徘徊,或偶遇令人欣喜的作品,或试图理解某样晦涩的创作。这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这场展览的主题恰是“策展性”。 作者首先强调...
评分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是对“策展性”的一种“不关乎特定话语、学科、知识领域或意识形态”的思考和阐释。阅读本书的过程,也像是在一场思想展馆中徘徊,或偶遇令人欣喜的作品,或试图理解某样晦涩的创作。这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这场展览的主题恰是“策展性”。 作者首先强调...
评分诚如作者所言,本书是对“策展性”的一种“不关乎特定话语、学科、知识领域或意识形态”的思考和阐释。阅读本书的过程,也像是在一场思想展馆中徘徊,或偶遇令人欣喜的作品,或试图理解某样晦涩的创作。这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因为这场展览的主题恰是“策展性”。 作者首先强调...
图书标签:
《策展哲学》是英国伦敦金史密斯学院视觉文化系“策展/知识”项目近五年的研究成果合集,创造性地提出“策展性”概念,书中的六个主题展现了思考“策展性”的方式,启发读者对策展进行解构性的思辨。本书在一种全新视角下探讨“如何思考策展”这一议题,展现了从逸事到理论、从个人到哲学等多个审视角度。不同维度的探讨使人们对策展产生了全新的思考。突然间,策展变成了一种活动,涉及所有人(艺术家、策展人和观众),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
《策展哲学》将当代哲学思想和理论带入对“策展性”的讨论之中,使人们能够超越对展览项目的简单描述,并对其进行反思。本书理论具有前瞻性,其理论框架对思考策展及其意义来说必不可少。
这本书比较专业,偏理论,不过对策展的人来说有用
评分20余位国际知名策展人写的策展思考,其中不乏有些是单场展览的策展文本,并非一本综述式的考据书,更像是一个被翻译引进的问题意识游戏,可以从任何一篇开始读,获得思想的火花和文字编排的启发。
评分都是中国字但就是看不明白他在絮絮叨叨什么?大多数时间作者在对他自己发明的新概念“策展性”进行诠释,却一直处于神神叨叨自说自话状态,让人怀疑他平时和他英语的同胞能有效共通的信息量是多少?如果是书里这种状态我想50%就是高的了,真的应了他开头说得:“我们的计划是停止人们的策展!”看完他通篇的神谵之语,可能一般人都会觉得策展人是一帮神经病,对他们策划的展览也顿时兴味索然毫无期待。个人认为展览还是要远离知识分子化,不要动不动就发明新概念好像当年那些知识分子发明意识形态战争,展览是需要观众的,否则不太能称其为“展”,非把展览弄成高僧禅定参悟圆觉经一样的东西是不是有些误入歧途?也许作为一种思考和理论前沿探索可能有其宝贵之处,但可能不太适合中国策展人。
评分太德勒兹 太朗西埃了 术语的编织大于思想的表达 真不如去看陆老那本《艺术展示导论》
评分第一次创造性提出“策展性”概念的理论书。书的质感非常好。
策展哲学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