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 )
享誉世界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1975年起定居于法国。著有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慢》《身份》《无知》《庆祝无意义》、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相遇》、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等总共十六部作品。1973年获美第奇外国小说奖,1985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2001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2020年获卡夫卡国际文学奖。
许钧
著名法文翻译家、法国文学专家。曾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著有《翻译论》《翻译学概论》《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等,译有法国文学与社科作品三十余种,如《追忆似水年华》(卷四)、《邦斯舅舅》《名士风流》《桤木王》《诉讼笔录》等。1999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2012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
发表于2025-02-0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最近在休息的时候重复的看昆德拉的这部小说,是上海译文的新版,标题改了,曾经沸沸扬扬的事,但我对标题没有意见,我喜欢新的版本,是因为译者采用的文体:平实,清晰和克制。对一本嘲讽”媚俗”(kitsch)的小说,太多的成语和文采反而是有害的。旧版在网上流传很广,那个版...
评分米兰•昆德拉的文字中总带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孤独气质,这种气质是一种作为人与其它可感物体的疏离,这既不是个体同宇宙的的悲剧,甚至也不和土壤相连。他总是把玩着他无限悲观的幽默,出人意料的站在一个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角度,时而沉重的思考,时而不屑的轻笑。而《生命...
评分注:只适合已经看完或者需要书摘的同学哟 于我来说这是一本关于人,性,人性的书。 Ja,es muss sein!(对,非此不可!) [ 轻与重 ]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
评分 评分最近在休息的时候重复的看昆德拉的这部小说,是上海译文的新版,标题改了,曾经沸沸扬扬的事,但我对标题没有意见,我喜欢新的版本,是因为译者采用的文体:平实,清晰和克制。对一本嘲讽”媚俗”(kitsch)的小说,太多的成语和文采反而是有害的。旧版在网上流传很广,那个版...
图书标签:
* 全球销售超三亿册的超级畅销书
* 二十世纪堪称伟大的小说
* 米兰·昆德拉代表作
人生选择之书,轻与重的相对论
“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
“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 随书附赠定制版米兰·昆德拉主题贴纸
* 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昆德拉文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代表作,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小说依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剧变,以托马斯与特蕾莎偶然而宿命般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不仅仅是描述几对男女感情上的纠葛,也不仅仅是书写个人命运在大的境遇变迁中的沉浮、个人在变革时刻的选择,更是一部层次丰富、意象繁复的哲理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谵妄之下人的生命分量几何这一带着神秘感的疑问开篇,随着不断穿插的书中人物的生活走向、所思所想提出了生命之轻与重、灵与肉的相对论。
该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昆德拉借此坚实地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
——《华盛顿时报》
他的作品使我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热望的一切都将恢复其人性的面貌。
感激他是因为在这个悲剧的今天,他使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体会到,面对不朽的东西,即使死神也无能为力。”
——法国作家路易·阿拉贡
一部隐秘而闪光的杰作。
——伊恩·麦克尤恩
我只看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告别圆舞曲》,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莫言
杰作。“顺水漂来的篮子里的孩子”的意象反复出现。这个意象凸显了命运的偶然性,谁也不知道篮子会漂流到哪,会被谁捞取,救援者将如何承担对弱小生命负责的使命。 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无法把握自己。他们为了取悦对方而压抑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一种媚俗。 昆德拉深知人在现实生活里的媚俗,小说不断出现梦境的描述,与现实形成对应,而造成个体媚俗的,更有时代的重压,所有人都生活在角色文化的氛围里。 小说的最后,以评议的句段,强调了ji权的媚俗之种种表现,描述了人们给自己生活制造的媚俗。媚俗、作秀、迎合,这是尼采式的生命永劫。
评分杰作。“顺水漂来的篮子里的孩子”的意象反复出现。这个意象凸显了命运的偶然性,谁也不知道篮子会漂流到哪,会被谁捞取,救援者将如何承担对弱小生命负责的使命。 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无法把握自己。他们为了取悦对方而压抑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一种媚俗。 昆德拉深知人在现实生活里的媚俗,小说不断出现梦境的描述,与现实形成对应,而造成个体媚俗的,更有时代的重压,所有人都生活在角色文化的氛围里。 小说的最后,以评议的句段,强调了ji权的媚俗之种种表现,描述了人们给自己生活制造的媚俗。媚俗、作秀、迎合,这是尼采式的生命永劫。
评分如同《布拉格之恋》的电影解说,那些未能读懂的眼神,在文字里得以释然。很多模糊不清的“关于生命”的问题涌上心头,回头再看~ 回头再看!
评分怎么还能想起很多年前的一些下午
评分最后的那一篇评论实在非常有助于厘清昆德拉惯用的范式。这本里面,相比轻与重对于意义的纠结,灵与肉这部分的焦虑更打动我。特蕾莎实在是令人过目不忘的女性人物角色。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