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川幸次郎(1904-1980),日本最具代錶性的漢學傢之一,京都大學文學博士,曾任京都大學教授,日本東方學會會長。
上小學時被同學戲稱為“支那人”,中學時代接觸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西遊記》等,對中國文學産生極大熱情,高中時決定從事在當時冷門的中國文學研究。
二十四歲前往中國北京留學,師從硃希祖、馬裕藻、錢玄同等名師,與陳寅恪、陳垣、黃侃等學者交遊,從此立誌穿中國長袍,用漢文寫論文,北京話讀中國文學作品,從一個文學青年轉變為一個“儒者”。
著有《中國文學史》《中國詩史》《陶淵明傳》《杜甫私記》《元雜劇研究》等,並有《吉川幸次郎全集》二十七捲傳世。
————————
陳順智,哲學博士,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魏晉玄學與六朝文學》《劉長卿詩歌透視》等。
徐少舟,文學研究者、民俗學專傢,曾參與整理新編十二捲本《聞一多全集》唐詩部分,著有《曆代時令天象詩選》等。
這是一部烽火動蕩後留存的中國文學史講義,由日本漢學大傢吉川幸次郎授課,京都大學學生黑川洋一整理。上溯《詩經》《楚辭》,下至明清小說,以年代為經,經典作者和作品為緯,再現中國三韆年文學菁華。
吉川幸次郎在講義中不求全備,也不發四平八穩的議論,以寬闊的比較文學視野,細密的文本解讀,傳遞中國經典文學的審美和思想價值,展現一位心係“文化中國”者的懷抱和見識。
★以清晰的問題意識、域外視角,編織齣浩瀚中國文學史的坐標係統
作為二十世紀日本漢學的代錶人物,吉川幸次郎充分研究瞭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並以日本學者獨特的縴細敏感,結閤現代比較文學視角,自成一派,完成這部具有強烈吉川色彩的中國文學史。
★注重生命體驗與文本細讀,以希望與絕望重新詮釋中國文學的普世意義
通過對文本的細讀,發現不同作品和作者所體現的絕望與希望的生命體驗,並總結各種文學類型流行背後的時代變化,把“文學是人學”的詮釋發揮到極為獨到細膩的高度。
★一部薪火相傳之書,將幾代學人挽留在中國古典文學理想國
據黑川洋一迴憶,“真正將受到挫摺的我們挽留在中國學問中的,可以說是吉川先生的幾部講義”。日後,數十位受到感召的日本學人,畢生從事中國文學的研究與傳播,都以這部書作為起點。
發表於2025-02-02
中國文學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終於拿到熱乎的剛齣版的瞭。讀庫還沒正式發行,在二手書網站上買到的,感謝某位讀者(未讀者)割愛。 ?三個月前讀過博士的論文集《中國詩史》,跟這本講義錄《中國文學史》相比,還是論文更艱深考究,能看到很多引用的文獻。講義錄還是淺顯瞭些。 第一章--中國文學的特...
評分上周的一個晚上,在圖書館三樓北側的書架前閑看。這個區域的藏書,都是陳年舊物,橫排竪疊,密密擱著。書身上多有積灰,書頁也翻捲得頗厲害。目光逐排地掃過去,偶然發現吉川幸次郎先生的《中國文學史》,就抽齣來看看。薄薄的一小冊,是他在京都大學教授中國文學的講義,由其...
評分假期將讀庫齣版的吉川幸次郎的《中國文學史》讀完瞭。之前便聽說聽說讀庫即將齣版吉川幸次郎,確實有些興奮。 海外漢學研究的一大陣地便是京都學派,近些年國內齣版界比較火的宮崎市定和內藤湖南便是京都學派中代錶性的曆史學傢,而目前也僅限於此。但同為京都學派的曆史、思想...
評分?終於拿到熱乎的剛齣版的瞭。讀庫還沒正式發行,在二手書網站上買到的,感謝某位讀者(未讀者)割愛。 ?三個月前讀過博士的論文集《中國詩史》,跟這本講義錄《中國文學史》相比,還是論文更艱深考究,能看到很多引用的文獻。講義錄還是淺顯瞭些。 第一章--中國文學的特...
評分假期將讀庫齣版的吉川幸次郎的《中國文學史》讀完瞭。之前便聽說聽說讀庫即將齣版吉川幸次郎,確實有些興奮。 海外漢學研究的一大陣地便是京都學派,近些年國內齣版界比較火的宮崎市定和內藤湖南便是京都學派中代錶性的曆史學傢,而目前也僅限於此。但同為京都學派的曆史、思想...
圖書標籤:
文字平實,沒有用什麼高深的詞匯和術語,但也能帶來很大啓發。還提到瞭中日兩國文學的淵源。如後記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
評分題目應取作中國古代文學史,而不是中國文學史。要言不煩,娓娓道來,舉枚例案,條分縷析。儘管文本細讀較少,但是將文本代入語境,輔以與日本文學甚至西方文學的比較,提供理解中國文學的政治性與日常性,抒情性與史實性,地方性與世界性,書麵性與口頭性,虛構性與紀實性,格律性與自創性,民族性與中原性等等均有涉獵。吉川幸次郎特別關注詩詞格律,音韻節奏,也時常將最熟稔的杜甫引入評述之中。另外還談到瞭不同朝代的文體特徵,文人群體的關係、社會風貌與人情風俗等等。清代部分略顯簡單,稍顯遺憾。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入門手冊,推薦。不過有一個觀點值得商榷。作者對於中國文學與國際互通的認識不足,並且將中國文學定義為封閉式的文學,同時歸結與地理決定論。謝@jiangyousi ? #學而愛#127
評分讀庫即將齣版的吉川幸次郎文集的第一本,是吉川先生的學生整理的課堂筆記,在日本齣版也是起到普及大眾的作用。課堂筆記這種體裁,其實是不太穩定的,講者的觀念一直在變化,而聽者難免也有記錄不準確之處。因此,書中有些觀點我是不太同意的。但是即便如此,書中仍能展現吉川幸次郎先生的漢學研究功力,譬如分析宋詩的特質,以及蘇、黃與杜甫的比較,寥寥數言,卻見解精湛。本書的設計也非常漂亮,上手感覺實在是太好瞭。還有個細節非常加分,就是書後附的文學年錶做成摺頁,而且還是寬度遞減的摺頁。以前看書碰到的很多摺頁都是每頁大小完全一樣的,我這種手殘黨就總是把摺頁弄皺,而這本書的這個細節設計真的讓人直呼貼心。總之,這本書是吉川文集的一個不錯的開頭,完全有理由期待文集的其他著作。
評分讀庫套餐用戶贈書。
評分作為一般的觀眾讀者,此書受用。也可以參照著看看曆史。
中國文學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