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紅磊,男,河南商水人,復旦大學本科、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晚清民初政治史、思想史、近代中外關係史,在《曆史研究》《復旦學報》《史林》等刊物發錶論文多篇。
一部研究“社會”概念興起和廣泛運用的思想史著作。以“社會”概念的産生及知識分子對它的使用、理解為切入,考察近代中國的思想變遷,呈現晚清民初各種思想和潮流的角力、爭持和交替。大學問齣品
梁元生、黃興濤、潘光哲、張仲民等學術名傢一緻推薦,研究“社會”概念興起和廣泛運用的首部係統專著。
☆ 內容簡介
本書是研究“社會”概念興起和廣泛運用的首部係統專著。作者從詞匯史和概念史切入,爬梳瞭“社會”這一詞語由西方引介到中國,並且逐步普及的過程。全書研究視角獨特,方法創新,以“社會”這一微細的單一概念為基礎,將清末報刊和著作中使用“社會”一詞的頻次進行量化分析,材料豐富,論證周詳,揭示瞭“社會”逐漸取代“群”“人群”等詞的原因。同時,作者並不隻聚焦於詞語的考證和論述,而是以“社會”一詞為切入,再現瞭嚴復、梁啓超等近代學人對“社會”概念的討論,呈現晚清民初各種思想和潮流的角力、爭持和交替。
☆ 本書亮點
1.著名曆史學傢梁元生做序,黃興濤、潘光哲、張仲民等學術名傢一緻推薦;
2.研究“社會”概念興起和廣泛運用的首部係統專著。“社會”概念在晚清的形成,對當時的思想文化變革産生瞭重大影響。本書將“社會”概念的産生及知識分子對它的使用、理解作為窗口,來考察近代中國的思想變遷,是首部針對“社會”這一概念進行研究的專著;
3.從詞匯史和翻譯史切入,比較“群”“人群”“社會”等,反映近代思想流變。作者爬梳瞭“社會”這一詞語由西方引介到中國,並且逐步普及的過程,同時探討瞭同時代“群”“人群”等詞語的內涵、曆史意義及其與“社會”傳入的關係,以此透視清末民國時期思想文化變革和社會政治發展;
4.視角獨特,研究方法創新。作者以“社會”這一微細的單一概念為基礎,對使用“社會”一詞的清末報刊和著作做瞭深入詳細的分析,並對嚴復、梁啓超等相應作者進行追蹤式的探討,展現此段時期的新舊思想交纏及其相互的影響;
5.材料豐富,論證周詳,附有詳細圖錶,直觀展示“社會”這一概念在晚清民初的生成。作者以《申報》和梁啓超論著等資料為基礎,將清末報刊和著作中使用“社會”一詞的頻次進行量化統計,並以時間為綫將其繪製成圖錶,方便讀者更為直觀地把握“社會”這一概念在此時期的生成和普及;
6.為瞭更好地貼閤本書的主題,封麵采用歐式花紋、清代服飾等元素,突齣近代中西交互的主題。
☆ 名傢推薦
現代“社會”概念的興起和廣泛運用,是透視清末民國時期思想文化變革和社會政治發展的一麵聚焦鏡。承紅磊的《“社會”的發現》一書,可謂這方麵研究的首部係統專著。全書視域廣闊,內容細緻充實,特彆是對“社會”概念內涵中西日互動的復雜性以及它嚮各領域多維滲透路徑和特點的把握,不乏深入分析和獨到見解,值得一讀。
———黃興濤(中國人民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在當前中國文化史脈絡裏,研究概念史,務須縱橫古今中外思想,努力“收拾”相關學理,尋覓統整相關史料;論析所得,始可一脫“空中樓閣”之弊。現下新進,假藉檢索資料庫為能事,號稱“數位人文”,其實既無“人文”,亦非“數位”,不過是“摩登玄學”,識者不取。本書具體落實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的概念史研究路嚮,勝義頻齣,確可彆顯新局。讀者一覽,必然開捲有益。
——潘光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承著聚焦於“社會”這個在近代中國産生很大影響的新名詞,不但從翻譯史角度對其追根溯源,還再現瞭關鍵文本和若乾重要思想傢對“社會”的建構與使用,以及“社會”作為一種話語同時代思潮的關係,在當時的流行和內涵演變,包括其所産生的影響。全書視角多元、結構清楚、材料豐富、論證周詳,體現齣作者具有不凡的治史功力和比較全麵的史學修養,是一本值得關注與閱讀的概念史著作。
——張仲民(復旦大學曆史學係教授)
☆ 編輯推薦
新的“概念”和“話語”的基礎是新的詞匯。盡管“社會”一詞在中國傳統語匯中早已存在,但如今中文中通用的近代意義的“社會”一詞卻是個外來詞。“社會”由西方引介到中國之初,它曾被認為是用來指代“團體”“聚會”“群”等概念,但隨著近代中國思想的變遷,知識分子對它的理解和使用也産生變化,近代意義的“社會”概念也終於生成。
作者追述瞭“社會”思想的傳入及其轉變的過程,再現瞭嚴復、梁啓超等近代學人對“社會”概念的討論,呈現晚清民初各種思想和潮流的角力、爭持和交替。
發表於2024-12-22
“社會”的發現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本書對“社會”概念在晚清民初的産生及階段性流變過程作瞭梳理,實際上涉及到的是“社會”概念背後的思想文化變革與經濟社會變遷過程,正因如此,本書也可以視為某種意義上的社會思想史研究。
評分中國古代已有“社”和“會”的概念,但“社會”這一概念如何在晚清民初被“發現”“創造”或者“建構”,其間不僅有翻譯和語義學的層麵,同時還涉及近代中國社會史、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問題。
評分本書講發現“社會”,細讀下來,既見到瞭“社會”,又未能見到社會。或許正如作者所說,觀念是個人人物(知識分子)對某種事物(社會)的看法,概念是較為普遍的認識情況(局限於知識分子)。毫無疑問,在西學和東學被引入的近代,知識首先是知識分子的知識。本書通過翔實的資料講述瞭圍繞“社會”的一係列知識分子運動和背景變遷,提齣瞭“社會”一詞內涵在這些群體之間的變化及影響。
評分本書對“社會”概念在晚清民初的産生及階段性流變過程作瞭梳理,實際上涉及到的是“社會”概念背後的思想文化變革與經濟社會變遷過程,正因如此,本書也可以視為某種意義上的社會思想史研究。
評分中國古代已有“社”和“會”的概念,但“社會”這一概念如何在晚清民初被“發現”“創造”或者“建構”,其間不僅有翻譯和語義學的層麵,同時還涉及近代中國社會史、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問題。
“社會”的發現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