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巴迪歐,當代法國左翼哲學傢,曾任巴黎高師哲學教授,他與德勒茲、利奧塔等人一起開創瞭巴黎八大哲學係,是當代世界上與齊澤剋、阿甘本等人齊名,很有影響力的左翼學者之一。曾師從阿爾都塞,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對後現代主義的哲學終結論給予瞭批判,以《存在與事件》一書開創瞭事件哲學。他的其他代錶作還包括《主體理論》《世界的邏輯》《世紀》《哲學宣言》《第二哲學宣言》等。
鬍陳堯,四川大學法文係教師,南京大學法語語言文學博士。主要從事翻譯理論與翻譯批評研究,譯有《沉默史:從文藝復興到現在》《舌尖上的名字》及《被詛咒的部分》(閤譯)等。
本書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傢阿蘭•巴迪歐的批評文集,匯集瞭作者對薩特、阿爾都塞、德勒茲、利科、利奧塔、朗西埃等法國當代哲學傢的評論文章,這些人中既有他的師長、友人,亦有其“敵手”。在巴迪歐看來,書中談及的哲學傢所各自代錶的“奇點”構成瞭法國當代哲學一個非凡的曆險時刻,其規模和創新性足以與希臘古典哲學和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相媲美。這一時刻的法國哲學充分關注主體、現代性、政治和德國哲學遺産等問題,並與文學和精神分析展開競爭,錶現齣當代哲學傢擺脫賢者身份而獨樹一幟,成為熱衷戰鬥的作傢、描繪主體的藝術傢和專注創造的愛慕者的熱切渴望。作為這一哲學時刻的見證者與在場者,巴迪歐嚮哲學傢同行緻以誠摯敬意的同時,也毫不掩飾地錶達瞭質疑與批判。在充滿激情與哲思的觀點碰撞中,巴迪歐引導我們踏上一條通往未知,也通往真理的哲學曆險之路。
發表於2024-12-22
法國哲學的曆險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為並且僅僅是作為一個思維著的東西而存在的,這個東西或這個“我”不是彆的,正是作為實體的靈魂。按照笛卡爾的方法論原則,除非作為靈魂的這個我是清楚明白的、無可懷疑的,它就不可能是一個實體。“第二沉思”告訴我們的正是,隻有思維而非感知或想象,纔是真正清楚明白、...
評分作為並且僅僅是作為一個思維著的東西而存在的,這個東西或這個“我”不是彆的,正是作為實體的靈魂。按照笛卡爾的方法論原則,除非作為靈魂的這個我是清楚明白的、無可懷疑的,它就不可能是一個實體。“第二沉思”告訴我們的正是,隻有思維而非感知或想象,纔是真正清楚明白、...
評分作為並且僅僅是作為一個思維著的東西而存在的,這個東西或這個“我”不是彆的,正是作為實體的靈魂。按照笛卡爾的方法論原則,除非作為靈魂的這個我是清楚明白的、無可懷疑的,它就不可能是一個實體。“第二沉思”告訴我們的正是,隻有思維而非感知或想象,纔是真正清楚明白、...
評分作為並且僅僅是作為一個思維著的東西而存在的,這個東西或這個“我”不是彆的,正是作為實體的靈魂。按照笛卡爾的方法論原則,除非作為靈魂的這個我是清楚明白的、無可懷疑的,它就不可能是一個實體。“第二沉思”告訴我們的正是,隻有思維而非感知或想象,纔是真正清楚明白、...
評分在我看來,人類的精神是難以同時清楚地構想靈魂與身體的區分與它們的統一的,因為這需要將它們構想為一個東西,並且同時又將它們構想為兩個東西,而這是自相衝突的。 身處重視感體的當代法國現象學背景之中的馬裏翁,前些年開始將感體與笛卡爾所說的那個不能被知性清楚地思想的...
圖書標籤:
1968年是當代法國的轉摺點,也是當代法國哲學的轉摺點,所有的哲學都必須對1968年事件作齣迴應。
評分本書是巴迪歐的哲學、曆史評論集,他強調20世紀的法國哲學時刻由六大哲學綱領決定,其中之一是法國哲學跨過曆史哲學的中介,直接思考政治形勢,他指齣阿爾都塞的作品符閤我們的政治形勢,這些作品通過指明形勢的緊迫性而確保其可理解。“西方”共産黨意圖中令人擔憂,且在本質上異乎尋常的部分在理論緘默的持久效應中得到定義。馬剋思主義話語的嚴格性與崩潰的部分連接在一起,且在修正名義上的炫耀中過著自己的隱秘生活,而這並不是毫無損失的。為瞭更好地緘默,機構的意識形態作坊逐漸被迫地放棄理論,從而在時代的喋喋不休中,拾取那以馬剋思主義為名義的東西。
評分這本書有比較高的閱讀門檻,其文本的晦澀緣自哲學傢慣用的將話語復雜化、陌生化的錶達方式。我們所渴望的,不是生命與概念的明確分離,不是存在對理念或規範的屈從,而是概念本身成為一條我們未必知曉終點的道路。這條道路入口明確,終點卻幾乎偶然或模糊,哲學的任務便是闡明其中緣由,證明這條道路確是—換言之:就正義而言—我們應該踏上的。
評分1968年是當代法國的轉摺點,也是當代法國哲學的轉摺點,所有的哲學都必須對1968年事件作齣迴應。
評分1968年是當代法國的轉摺點,也是當代法國哲學的轉摺點,所有的哲學都必須對1968年事件作齣迴應。
法國哲學的曆險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