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伯(Peter suber,1951- ),影響甚廣的“開放近用運動”(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獻發錶的同時,將電子文本在網上公布,以便讀者免費取閱)的發起人。1973年畢業於美國葉爾漢姆學院,1978年獲西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長期擔任葉爾漢姆學院哲學教授,也講授法律、計算機等其他課程。薩伯從事很多領域的社會活動,兼任SPARC(“學者齣版與學術資源聯盟”)高級研究員和耶魯大學法學院信息社會項目訪問學者等多項職務,還是兩傢網站(openaccessnews和OD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者。1991年齣版專著《自我修正的悖論》。
五名洞穴探險人受睏山洞,水盡糧絕,無法在短期內獲救。為瞭維生以待救援,大傢約定抽簽吃掉其中一人,犧牲他以救活其餘四人。威特摩爾是這~方案的最初提議人,但在抽簽前又收迴瞭意見。其他四人仍執意抽簽,並恰好選中瞭威特摩爾做犧牲者。獲救後,這四人以殺人罪被起訴並被初審法庭判處絞刑。這是美國20世紀法理學大傢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學評論》上發錶的假想公案。富勒還進一步虛構瞭最高法院上訴法庭五位大法官對此案的判決書。這一著名的公案成瞭以後西方法學院學生必讀的文本,並在此基礎上演繹齣瞭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學傢薩伯延續瞭富勒的遊戲,假設五十年後這個案子有機會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針對這個案子各自發錶瞭判決意見。他們真的有罪嗎?請看十四位法官的判決書。這些判決書,實際上反映瞭20世紀各個流派的法哲學思想,有如一桌法哲學盛宴,讓讀者得以品味精彩動人的深邃思辨,培養適應法治社會的法學素質。本書既是法哲學專業領域寓言式的經典文獻,又是大學跨學科通識教育的理想讀本。本書適閤的讀者是那些不熱衷於給觀點貼標簽或獵尋虛幻、對嚴肅而有意義的論證充滿興趣的人。
發表於2025-02-01
洞穴奇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對於法律,我是一個間歇性業餘愛好者。愛好者前加上兩個限定詞是為瞭避免萬一有人要和我討論學術。我略懂法律常識,偶爾讀幾本法學書,主要還是喜歡法律的邏輯和思維方式。現在我打算復述幾個老掉牙的案例。 第一個: 從前有一天,兩個獵人去打獵,他們可能是鄰居,也可能許素...
評分1、正如伯納姆法官的意見,這幾個人完全可以等到其中一個餓死再吃他的屍體,斯普林漢姆法官辯稱等一個人餓死的時候其他人可能也快死瞭,是的,但這種情況下的生存率是存在的,而且和沒有希望相比還是無限之高,也就是說,這幾個人根本沒有到無從選擇的地步,這是此案和卡涅阿德...
評分看到《洞穴奇案》這個書名,更多的是好奇,也許是喜歡恐怖電影吧,於是我認真的讀瞭這本書,案件不隻隻是洞穴吃人的故事,它的種種細節使案情更加撲朔迷離,法官的辯論也更具有爭論性。當然我也在想,如果我是被睏洞穴者,我會怎麼做?應該也會和他們一樣,為瞭生存下去參與這...
評分 評分圖書標籤: 法律 法學 哲學 法理 法哲學 洞穴奇案 美國 薩伯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法官道德上都站在吃人者這邊,完全無法理解啊,隻有我覺得這幾個人都該判死罪嘛。前麵五篇富勒的觀點明顯要比薩伯齣彩許多。
評分哈佛公開課“公正”該如何是好的來源。從著名Dudley案所引發的一係列法理、道德思考……
評分薩伯的判決書,每個人的偏見色彩都很濃。富勒的判決書相對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評分紛繁不同,乃至衝突的觀念,並沒讓我煩躁,反而讓我滿足。這隻能說明一件事——我長大瞭!
評分作為一個法律門外漢,我認為他們都是有罪的,但基於符閤緊急避險的原因,罪不至死。
洞穴奇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