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安東尼•劉易斯(Anthony Lewis),1927年3月生於紐約,畢業於哈佛學院。曾任《紐約時報》周日版編輯(1948-1952)、駐華盛頓司法事務報道記者(1955-1964)、倫敦記者站主任(1965-1972)、專欄作者(1969-2001),目前是《紐約書評》專欄作者。1955年、1963年兩度獲普利策奬。劉易斯曾在哈佛大學執教(1974-1989),並自1982年起,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詹姆斯•麥迪遜講席”教授,講授第一修正案與新聞自由。著有《吉迪恩的號角》(Gideon’s Trumpet)、《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國革命》(Portrait of a Decade: The 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言論的邊界: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簡史》(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 Amendment)。劉易斯的妻子是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瑪格麗特•馬歇爾,兩人現居馬薩諸塞州坎布裏奇。
關於譯者: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現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大法官說瞭算:美國司法觀察筆記》(法律齣版社,2010)、《刑事沒收研究》(法律齣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中國法製齣版社,2007),譯有《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上海三聯,2010)、《大法官是這樣煉成的:哈裏•布萊剋門的最高法院之路》(中國法製齣版社,2011)、《作為法律史學傢的狄更斯》(上海三聯,2009)、《玩轉民主:美國大法官眼中的司法與民意》(法律齣版社,2011)。主編有“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傳記譯叢”。曾為《南方周末》、《新京報》、《南方都市報》、《看曆史》雜誌專欄作者。
譯者豆瓣地址:http://www.douban.com/people/frankhe/
1960年,因為一則批評性廣告,警察局長沙利文以誹謗為由,將《紐約時報》告上法庭,並申請巨額賠償。兩審失利後,幾乎被各地政府官員相繼提起的索賠逼至絕境的《紐約時報》,奮起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在“《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中力挽狂瀾,宣布“對公共事務的討論應當不受抑製、充滿活力並廣泛公開”,維護瞭媒體、公民批評官員的自由。《紐約時報》資深記者、兩度普利策奬得主安東尼•劉易斯,以翔實史料、生動筆觸,係統迴顧瞭這起新聞自由史上的裏程碑案件,並循此為綫,串接起美國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司法抗爭曆史,完美展現瞭霍姆斯、布蘭代斯、漢德、沃倫、布倫南、布萊剋、韋剋斯勒等偉大法官和律師的形象。
發表於2025-04-15
批評官員的尺度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無冕之王”的第四權 7月底,當微博上瘋傳紐約州同性戀結婚的新聞,當我們看到白發蒼蒼的84歲老人拄著拐杖登記結婚,有多少人知道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斯奈德訴菲爾普斯案”呢?而當默多剋因《世界新聞報》竊聽事件在英國議會被聽證,讓無數人迴憶起1970年代導緻美國尼剋鬆...
評分喬治•奧威爾把“自由”一詞解釋得淺顯易懂,他說,“自由,至少意味著這樣的權利:彆人不想聽,你照樣可以說”。但這終究不過是一種文學性的錶述,布魯諾•萊奧尼認為,“自由是、並且可能首先是一個法律概念,因為自由必然涉及一整套的法律上的因果關係”。一旦進入到法...
評分對言論自由這個命題真正産生興趣,要追溯到初讀施拉姆的四種媒介形態。這則學術長篇中援引瞭約翰•彌爾頓所述的著名的“意見自由市場”理論,“自由是一切智慧的乳母”,真理來源於不同意見、思想、價值觀間的博弈,檢驗真理的方式,就是讓其在逆境中與其他意見交鋒抗衡,真...
評分藉用林達《曆史深處中的憂慮》的一段話: 在大多數情況下,言論自由總是在事實上僅僅成為爭取勝利的工具和手段,一旦獲勝,就常常被有意無意或是無可奈何地棄之如敝履。 這種情況究竟為什麼一再在曆史上重演呢?究竟是走到哪一步就齣瞭岔子呢?言論自由的關...
評分喬治•奧威爾把“自由”一詞解釋得淺顯易懂,他說,“自由,至少意味著這樣的權利:彆人不想聽,你照樣可以說”。但這終究不過是一種文學性的錶述,布魯諾•萊奧尼認為,“自由是、並且可能首先是一個法律概念,因為自由必然涉及一整套的法律上的因果關係”。一旦進入到法...
圖書標籤: 言論自由 大法官 憲政 法律 言論自由 美國 政治 社會學 法學 批評官員的尺度
"我國曾對一項原則作齣過深遠承諾,那就是:對公共事務的辯論應當不受抑製、充滿活力並廣泛公開,它可能包含瞭對政府或官員的激烈、刻薄,甚至尖銳的攻擊"(P181)...是什麼讓公僕們,對公眾的抨責,感受到最多隻是"麻煩",而不是畏懼呢?難道是因為我們的憲法沒有賦予公眾如此權利嘛?
評分允許空氣中充滿不和諧的聲音,不是軟弱的錶現而是力量的象徵。譯者在前言中對我國現狀的闡述也非常精彩有力。
評分修行136th,在我看來,一本傑齣的有關這類人類終極話題的書,最終收束總結的部分必然會讓我陷入茫然睏惑與思考,這本書做的很成功。因為這類太宏觀與深遠的話題是沒有答案的,公允的描述現狀與給齣目前兩種主流對立思潮已經做的足夠多瞭。但是,消極影響是讓我有重新迴歸強人政治與理性獨裁信徒的趨勢,最後連續五章反思章節讓我不得不悲觀的認同無論政治製度設置的初衷多麼正義,方式多麼巧妙,依然無法避免被鑽空子,被巧妙的利用,被有資本者以本傷人,我一直在想自己對精英政治的推崇與反彌賽亞情結的同時具備是不是一個巨大的矛盾,也許是的
評分讀本書,除瞭對言論自由的反思外,我還在想我們如何培養維護“好製度”的精英。任何製度都不會是盡善盡美的,都是需要人維護的。美國言論自由的曆史,同樣是一群精英為維護其理念而奮鬥的曆史。以為有個好製度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人,不免遺忘瞭製度也會變樣走形,這是製度決定論者的硬傷。
評分讀本書,除瞭對言論自由的反思外,我還在想我們如何培養維護“好製度”的精英。任何製度都不會是盡善盡美的,都是需要人維護的。美國言論自由的曆史,同樣是一群精英為維護其理念而奮鬥的曆史。以為有個好製度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人,不免遺忘瞭製度也會變樣走形,這是製度決定論者的硬傷。
批評官員的尺度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