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筆名,本名不傳。香港專欄作傢及文化與政治評論人,文章曾見於《明報》、《信報》、《蘋果日報》、《明報月刊》等,近見《信報》及《明報》。以黃老之道謀食,混跡江湖。
一九九五年於德國哥廷根大學獲文史學院哲學博士,專攻民俗學。去德之前,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英國文學及中亞比較文學,復於樹仁學院及珠海書院執教西洋文學。迴港之後,任職於香港政策研究所,藝術發展局及民政局。二○○七年獲第九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首獎。二○○九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最佳藝術傢獎。
陳雲是客傢人,香港土生,祖籍廣東寶安,幼居山村,長居城鎮,祖父輩在南洋落籍,走上不迴歸之路。香港氣候不冷不熱,政局不民主不集權,社會不開放不封閉,好壞兼得,良莠不齊,淹留此地,亦樂事也。
齣版作品:《中文解毒──從混帳文字到通順中文》
學好中文,保住香港。
政府、商界齊齊用「程式中文」炮製「病壞」公文。「程式中文」即以新造的閤成詞彙及洋化句式來堆砌句子。研究、參詳、權衡輕重、斟酌情況……今日隻是「積極考慮」;震怒、激憤、痛心疾首……用不得,就隨官腔說「極度遺憾」、「深切遺憾」和「強烈譴責」。
中英夾雜的程式語言如「極富娛樂性,又有教育性」,卻忘記上世紀的說法「寓教育於娛樂」;有「請你被告知」卻不懂「敬告閣下」。程式中文令語言貧乏、思想單一,社會錶達難免都變成廢話。
《執正中文》分析各式公文寫作法,詳述公文三通則:簡明、完整、情味,對治冗長纍贅、機械程式中文,遭受港式學校教育及官僚洋化中文,再探如何鍛煉文心、文理、文氣,將之還原為天真自然、閤乎章法。概說中文章法之原理,充當津樑。
前年寒假返傢的火車上,我手握一捲打印版的《中文解毒》獨自品讀。直排正體,握捲低頭,頗有古人讀書之勢,同車廂的乘客皆感驚奇。而令我暗自稱奇,甚至瞠目結舌、冷汗直冒乃至拍案叫絕的卻書中所談的中文汙染,文體中毒之勢,令人痛心疾首。所謂「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但凡...
評分筆者做日報財經記者的時候,專門報道經濟政策、宏觀數據,交上去的稿子往往令編輯百愁莫展,後者偶爾會不點名地批評,稱一些稿件是“八股文”。這種時候,自己固然有委屈和不服氣,但也能體諒和同情編輯。 體諒和同情說的是,若我以旁人的眼光看自己的一些稿子,大概也是瞄上...
評分筆者做日報財經記者的時候,專門報道經濟政策、宏觀數據,交上去的稿子往往令編輯百愁莫展,後者偶爾會不點名地批評,稱一些稿件是“八股文”。這種時候,自己固然有委屈和不服氣,但也能體諒和同情編輯。 體諒和同情說的是,若我以旁人的眼光看自己的一些稿子,大概也是瞄上...
評分筆者做日報財經記者的時候,專門報道經濟政策、宏觀數據,交上去的稿子往往令編輯百愁莫展,後者偶爾會不點名地批評,稱一些稿件是“八股文”。這種時候,自己固然有委屈和不服氣,但也能體諒和同情編輯。 體諒和同情說的是,若我以旁人的眼光看自己的一些稿子,大概也是瞄上...
評分筆者做日報財經記者的時候,專門報道經濟政策、宏觀數據,交上去的稿子往往令編輯百愁莫展,後者偶爾會不點名地批評,稱一些稿件是“八股文”。這種時候,自己固然有委屈和不服氣,但也能體諒和同情編輯。 體諒和同情說的是,若我以旁人的眼光看自己的一些稿子,大概也是瞄上...
三百餘頁,每日開捲。學用中文,解放思想。
评分知禮尚古如陳雲者,鮮矣。
评分所言不錯,案例卻略顯小器猥瑣。又屢有雞腸洞見和莫名狂熱 竊以為有失謹讓 而客觀不足。另上半部有不少篇幅摘引、奉諛其前上司何誌平(前民政事務局局長)不堪直視。前輩學養 仍值步武。
评分Purism 喺香港咁有市場啊~ #無眼睇# #戾氣漫溢
评分「對於這種化簡為繁、以拙代巧的趨勢,有心人如果不及時提齣警告,我們的中文勢必越變越差,而道地中文原有的那種美德,那種簡潔而又靈活的語文生態,也必將麵目全非。中文也有生態嗎?當然有。措詞簡潔、句式靈活、聲調鏗鏘,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常態。能順著這樣的生態,就能長保中文的健康。要是處處違拗這樣的生態,久而久之,中文就會汙染而淤塞,危機日漸迫近。」——餘光中《中文的常態與變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