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2卷(套装共2卷)》内容简介: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前半期最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宗教思想家之一。他的成就涉及欧洲和俄国文史哲各个领域。“基督教是什么”这个问题,贯穿了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全部创作。他通过解读历史人物,尤其通过剖析人物的灵魂、精神过程来表现和叙述他的宗教哲学思想。
这部写于1900年到1902年的两卷本长篇作品《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明证。通过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及其主要作品的剖析,梅列日科夫斯基力图审视俄罗斯现代民族精神的代言人的灵魂,揭示俄罗斯现代宗教思想所面临的问题,探索这些问题在现代语境中的宗教哲学意义。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2卷(套装共2卷)》共2卷。
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往往凸显“肉”的气息,纯洁如娜塔莎不也最终沦为日常琐屑包围下的为人母者了吗?更不用说雍容高贵的安娜了,那注定的邂逅注定了通往悲剧的情欲沸腾,仿佛她迷人胸脯的一起一伏尽在我们眼前,甚至还有那呼吸声,以及与沃伦斯基争吵时的绝望又不可理喻的表情...
评分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往往凸显“肉”的气息,纯洁如娜塔莎不也最终沦为日常琐屑包围下的为人母者了吗?更不用说雍容高贵的安娜了,那注定的邂逅注定了通往悲剧的情欲沸腾,仿佛她迷人胸脯的一起一伏尽在我们眼前,甚至还有那呼吸声,以及与沃伦斯基争吵时的绝望又不可理喻的表情...
评分如果照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说法,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文学的两颗平起平坐的璀璨明珠。他们并行在两条不同的轨道,最终却殊途同归,二人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塑造了同样意义的伟大。 梅列日科夫斯基在前言中已经明确说明,这部作品不是文学批评,而是借二人的生平经历和...
评分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评分托尔斯泰笔下的女性往往凸显“肉”的气息,纯洁如娜塔莎不也最终沦为日常琐屑包围下的为人母者了吗?更不用说雍容高贵的安娜了,那注定的邂逅注定了通往悲剧的情欲沸腾,仿佛她迷人胸脯的一起一伏尽在我们眼前,甚至还有那呼吸声,以及与沃伦斯基争吵时的绝望又不可理喻的表情...
宗教味太浓,也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评分这700多页,读到后来太艰难了,各种杂事涌来,如今摸摸自己书的封面,不胜感慨:任何行当都一样,做教师也还是免不了忙。上卷主要是生平与创作,评论中夹杂着揶揄,读起来很有意思;下卷就沉重了,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宗教观念穿插其间,有时候要费上半天劲,去琢磨“卡拉马佐夫”、“列文”们的一句话。致敬杨德友老先生!若干年后,最有印象的应该是这部书的最后一句:“主啊,我愿你来!”
评分@logographos 哈哈,梅老师的这本估计应该很好诠释了你说的俄罗斯文青气质吧……
评分狂热、洞见而又能宽宏、仁慈。理清了不少问题。
评分第一卷五星,第二卷两星。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对托尔斯泰“纯文学”方面最好的阐述,他充分理解托尔斯泰笔下肖像展示的内在,也无疑理解托尔斯泰核心里巨大的精神矛盾,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普拉东”的意义。对于托和陀在文学上的差异性也把握的非常到位,指出了“看”的艺术和“听”的艺术,也指出了普希金作为本源的共通性。但是他不明白托尔斯泰笔下无意识的那种力量,人无法诉诸语言的暧昧边缘,无法理解我所谓的只有托尔斯泰所抵达过的人和世界的“真实”,无法理解那种虚无和抓住救命稻草时的盲目和自欺,无法理解那种非基督的而是对清晰的需要。将托局限在基督教范围内是失败的,因为他不可能真正理解基督,第二卷里对安娜和吉蒂死与生的解释和这种联合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因为托尔斯泰笔下所有人都没有那种对意识和灵魂的确信。皮埃尔和列文“精神兄弟”的关系也很鬼扯。对安德烈公爵妹妹的“善”的判断更是让我怀疑他怎么能这么简单的理解。再说陀,对于二分性和美的统一的分析非常完备。罪与罚的冲击很好,但是从白痴到群魔到卡拉马佐夫兄弟,就不知道这个简单的“二分性”的意义何在,他和陀的演讲都过于局限罗斯了,陀的思想和个人依然笼罩在迷雾之中。他真是难以理解。这本书最值得看的部分大概是各种引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