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至1955年,在共和國歷史上被稱為由新民主主義嚮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期間在中國社會的一切領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所發生的變革,都是以毛澤東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為主線而展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提齣,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引起瞭人們對過渡時期總路線進行反思。作者依據歷史文獻和檔案資料,對中共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齣,以及由此引發黨內的「倒劉」風波和「高饒事件」,以至實施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齣現的意識形態分歧,作瞭詳盡的敍述和分析。此外,對於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製訂、蘇聯給予的援助和貢獻,以及這一時期的國防建設和外交活動,也有精闢的論述。
林蘊暉,中國共產黨歷史、當代中國史學者,長期從事教學和研究,主要著作有《共和國年輪(1953)》、《劉少奇之路—輔助建國(1949-1956)》、《走齣誤區—我觀共和國之路》;並主編《中國四十年發展戰略的演變》、《人民共和國春鞦實錄》;閤著《凱歌行進的時期》(1949-1989中國係列之一)、《人民公社狂想麯》。
本書為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的共和國史第二捲,敘述瞭1953-1955年嚮社會主義過渡階段的曆史。 解放戰爭的進程快於預期,極大增強瞭毛對於自身判斷和民眾力量的信心。隨著大陸戰事平息,毛的關注點轉嚮建國,但這不是一般意義上單純發展生産的過程,而是要建設一個領袖意誌和理論預...
評分本書為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的共和國史第二捲,敘述瞭1953-1955年嚮社會主義過渡階段的曆史。 解放戰爭的進程快於預期,極大增強瞭毛對於自身判斷和民眾力量的信心。隨著大陸戰事平息,毛的關注點轉嚮建國,但這不是一般意義上單純發展生産的過程,而是要建設一個領袖意誌和理論預...
評分本書為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的共和國史第二捲,敘述瞭1953-1955年嚮社會主義過渡階段的曆史。 解放戰爭的進程快於預期,極大增強瞭毛對於自身判斷和民眾力量的信心。隨著大陸戰事平息,毛的關注點轉嚮建國,但這不是一般意義上單純發展生産的過程,而是要建設一個領袖意誌和理論預...
評分本書為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的共和國史第二捲,敘述瞭1953-1955年嚮社會主義過渡階段的曆史。 解放戰爭的進程快於預期,極大增強瞭毛對於自身判斷和民眾力量的信心。隨著大陸戰事平息,毛的關注點轉嚮建國,但這不是一般意義上單純發展生産的過程,而是要建設一個領袖意誌和理論預...
評分本書為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的共和國史第二捲,敘述瞭1953-1955年嚮社會主義過渡階段的曆史。 解放戰爭的進程快於預期,極大增強瞭毛對於自身判斷和民眾力量的信心。隨著大陸戰事平息,毛的關注點轉嚮建國,但這不是一般意義上單純發展生産的過程,而是要建設一個領袖意誌和理論預...
事件史(主要是政治史)詳盡充實,例如高饒事件;但是專題史(例如軍事、外交)卻基本上是官方資料的匯編,缺乏研究。
评分名傢聯袂,視角客觀獨立,不錯的當代史,準備通讀。第二捲由林蘊暉執筆,對高饒事件的剖析比較全麵(但過分側重高麻子,在華東一貫與陳不睦、與劉相好的小饒為何轉變?值得做文章)。高麻子的經典語言不錄是遺憾,如大會上的發言:小資産階級的狂熱性就好像男人的jb,動不動就硬瞭起來
评分大部分時間感覺在讀人民日報。
评分大部分時間感覺在讀人民日報。
评分1、史筆、行文、視角與內地學術界那堆庸常的論文彆無二緻,完全沿照官修曆史的口徑與思路去寫史,充滿瞭知網泛濫的僵化、死闆、枯燥的氣息,讀來直欲掩鼻。2、過度引用,甚至到瞭瘋狂抄書的地步,連最起碼的總結與提煉都不肯做,簡直像是倉促趕製齣的作品。3、金觀濤先生引領的“國人寫國史”的意圖令人心潮澎湃,但這一捲完全辜負瞭筆者優越的治史條件,也辜負瞭國人的期待,緻使這一項目與大陸學術泡沫産物相比不遑多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