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竹中 平蔵(TAKENAKA HEIZO)

一九五一年出生,一橋大學經濟學部畢業。

曾任日本開發銀行、大藏省財政金融研究所主任研究官、大阪大學經濟學部助理教授、哈佛大學客座副教授、慶應義塾大學綜合政策學部教授等職務。之後由小泉首相延攬入閣,於二○○一年擔任經濟財政政策大臣、○二年擔任金融大臣、並於○四年兼任郵政民營化大臣、○五年擔任總務大臣。亦曾於○四年當選參議院議員。但在○六年隨小泉內閣時代的結束而辭職。

目前為慶應義塾大學教授暨國際安全研究所所長(擁有經濟學博士)。同時兼任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特別顧問。

■譯者簡介

張鳳

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國際經濟學科畢業。擁有證券業務員、期貨業務員、 日文檢定一級合格相關證照。目前就讀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商業周刊》【日經嚴選專欄】特約翻譯。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电子书 图书目录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2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能力”,真的么?好像是,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你脱离一段时间,会发现很多东西你都感觉陌生。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只发生在互联网领域,包括某些超级传统的行业,革命也悄悄到来。不学习,不变化,意味着落队。 最近无意间看了许多学习方法的书,想起中...  

评分

1无论做什么事i情,基本功都是最yi重要的。依照最基本的原则是一直重复基本练习。 2不管几个笨蛋,加在一起还是笨蛋。妨碍知识生活的其实就是那些没有意义的群体活动, 3找出你喜欢的,让你觉得这个人的思维是可以信任的 最重要的是选择好的事物,无论是人还是书还是演讲活动,...

评分

“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能力”,真的么?好像是,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你脱离一段时间,会发现很多东西你都感觉陌生。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只发生在互联网领域,包括某些超级传统的行业,革命也悄悄到来。不学习,不变化,意味着落队。 最近无意间看了许多学习方法的书,想起中...  

评分

1无论做什么事i情,基本功都是最yi重要的。依照最基本的原则是一直重复基本练习。 2不管几个笨蛋,加在一起还是笨蛋。妨碍知识生活的其实就是那些没有意义的群体活动, 3找出你喜欢的,让你觉得这个人的思维是可以信任的 最重要的是选择好的事物,无论是人还是书还是演讲活动,...

评分

“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能力”,真的么?好像是,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你脱离一段时间,会发现很多东西你都感觉陌生。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只发生在互联网领域,包括某些超级传统的行业,革命也悄悄到来。不学习,不变化,意味着落队。 最近无意间看了许多学习方法的书,想起中...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竹中平藏
出品人:
页数:208頁
译者:張鳳
出版时间:2009/09/30
价格:NT$2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57326523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学习方法  日本  时间管理  管理  学习力  效率要学习的~~  问题解决  思维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竹中平藏從鄉下小雜貨店之子,靠著自己發展出的有效學習法,最後成為經濟學博士、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小泉內閣閣員、國際知名經濟學家。他在本書中提出個人獨創的矩陣學習架構,釐清學習分為「有範圍的學習」與「沒有範圍的學習」、以及「工作的學習」與「生活的學習」。接著並進一步詳細說明有關英語、經濟、記憶、生活等各種私房學習訣竅。

此外,他也提出許多影響學習成效的獨特觀點,包括:

能發現「想學的事物」就等於成功了

懂得努力才是能力

善於傾聽就能毫不費力得到寶貴情報

身邊要有優秀的競爭對手

要經常擁有兩個目標

隨時隨地進行頭腦體操

想休假就要提高自己的生產力

人跟書都要選擇最好的

本書目錄推薦文一:停止學習就會變成笨蛋/尤克強

推薦文二:為一輩子的成功奠下馬步功/王志鈞

前言:學習是一件快樂崇高的事

第一章 何謂矩陣學習法?

1. 你想學什麼?

能聊莎士比亞才能獨當一面

「有範圍的學習」與「沒有範圍的學習」

2. 「頭腦好」和成績單是兩回事

別輕易認定「不會讀書」

攻讀MBA時發奮圖強的背後意義

3. 能發現「想學的事」才能夠成功

你現在欠缺什麼能力?

4. 懂得努力才是能力

鈴木一朗與松井秀喜是努力的天才

要有描繪夢想的能力

「You can do it!」

第二章 持續學習的九大心法

1. 經常擁有兩個目標

能力是負相關的關係

成為胸懷夢想同時努力耕耘的人

「風吹不動天邊月」的心境

2. 從目標往回推算來訂定計畫

我如何一邊工作一邊在一百天內寫好一本書的方法

郵政民營化的過程也是以「倒算方式」實現的

製作「待辦事項清單」

行事曆要以月為單位做管理

不是想不想做,而是一定得做

3. 無論什麼事,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

阪神隊打不贏巨人隊的理由

小泉前首相的名言為什麼這麼厲害

懂得複式簿記就能看懂日本經濟

當了銀行員才挑戰三級簿記檢定

4. 身邊要有優秀的對手

意識到他人的存在,可以激發出一倍的力量

5. 記事本隨身帶著走

日記會成為明天的教訓

枕頭旁邊一定要放便條紙

財務省精英的驚人筆記絕招

寫下、輸入、丟棄--我的情報管理術

6. 時間是自己找出來的

我是宴會快閃族

第一手消息,印象最深刻

沒有閒功夫加班

7. 不管幾個笨蛋加在一起還是笨蛋

人和書都只要選擇好的

緊要關頭才知道是不是真朋友

8. 投資自己不能吝嗇

毫不猶豫地買了第一代隨身聽的大前輩

從花錢方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氣度」

海外留學「私費」比「公費」好

9. 沒有健康絕對沒辦法學習

熬夜是知識生活的最大敵人

依工作內容分為「早上型」和「夜晚型」

創造屬於自己的「知識空間」

書本和資料都要盡量「丟掉」

第三章 記憶學習的五大心法

1. 反覆複習基礎直到厭煩為止

即使是數學也是死背科目

要背的是問題集而不是參考書

2. 起跑點越早越好

從起跑點就開始衝刺才能拉開差距

每一週為何從星期日開始?

3. 利用檢定考試提升實力

稅務師考試的內容規劃恰到好處

多益和托福在雙重意義上擁有非常好的效果

4. 全球化企業會更重視學歷

企業全球化、多樣化下的產物

在職訓練與終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

同時在哈佛與東大上課的學生

5. 親自歸納更能掌握重點

首先,整理好自己的工具箱

練習詮釋,用立體的方式記憶事物

聽來的和自己讀過、寫過學到的不同

真正有知識的人絕不依賴「譬喻」

第四章 英語學習的七大心法

1. 說一口完美英語是不可能的

沒有一個日本人的英語會比日語棒

比起發音,說話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人雖然英語說得不好,但是會寫」是個大謊話

2. 背政治人物的演講稿

腦子裡如果沒有「英語」、就算倒立也說不出來

背誦甘迺迪總統或金恩牧師的演講內容

讀出聲音來訓練英語頭腦

3. 不懂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字彙知道越多的人贏

4. 模仿「英語很好的日本人」的英語

參考小和田恒先生的表達方式

5. 主動上前線

遲來的「海外首次亮相」

6. 坐在最前排、第一個發言

克服的關鍵就在於一丁點的勇氣

7 向拼命發問的孩子學習

幼稚園學童也在語言上吃盡苦頭

不要害羞,要厚著臉皮

第五章 經濟學習的九大心法

1. 活著就是經濟,入口很寬廣

經濟學並不難

逛街就是要東張西望

紐約、波士頓、華盛頓特區的經濟學不同

2. 未來不可預知,天花板很高

在經濟社會裡,「同樣的事不會發生第二次」

因為尼克森衝擊而對經濟大開眼界

3. 耳聞學問與親自讀寫一舉兩得的方法

讀書會裡又讀又聽又談,效果絕佳

4. 持續閱讀同一個專欄

5. 不受常識限制的思考

「礙於法令限制」是你自己想的

「鬼靈精怪」是想像力的泉源

6. 從園丁的角度思考

沒打過棒球的人的棒球解說

提出具體的對策是評論的基本原則

批判的三種類型

7. 要用連立方程式做預測

「風一吹,水桶店就賺錢」是真的嗎?

公共事業增加後,日圓會上漲?還是下跌?

8. 第一手情報最好

每個人都看得到的公開資訊就夠了

9. 擁有自己的觀點

建立自己的情報資料庫

大學的研究報告或個案就是寶山

食、衣、住方面也要擁有堅持

第六章 生活學習的五大心法

1. 成為傾聽高手與誇獎高手

傾聽,就是探索對方的思考體系

用誇獎提升意願的心法

會讀書的人就是懂得鼓舞自己的人

不要「自知之明」的教育

一起學習的夥伴更要互相誇獎

2. 隨時隨地做「頭腦體操」

連結點對點知識的思考訓練

小泉先生也是「頭腦體操」的名人

決定好論文要寫什麼的時候,就等同寫好了

3. 打雜是體驗社會的最好機會

二十幾歲時從幫忙搬家到補充燈油,什麼都做過

年輕人,別急著辭職

以後的得失誰曉得

4. 要講究「與誰共事」

職場是與能讓自己成長的人相遇的地方

小鳥要在逆風中才能起飛

讓小泉前首相半夜打電話的人

5. 時間有限,朋友要挑

人際關係是「施與受」的關係

擁有情報的地方就擁有力量

最後的結局還是由「志向」決定

結語 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基本能力

●精采試閱

身邊要有優秀的對手

●意識到他人的存在,可以激發出一倍的力量

我在大學時期有兩位非常重要的好朋友,常常一起翹課到車站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討論經濟及政治等各種議題。與好朋友一起討論的最大魅力就是接受刺激。例如聽到新奇的話題時,就會覺得「這傢伙居然連這種知識都懂」、「我不加把勁怎麼行」,於是突然自心中燃起高度的學習欲望。所謂切磋琢磨應該就是這樣吧。所以我也常常告訴我的學生:「如果想仔細學好經濟學,身邊就要有優秀的對手。」

另外,和擁有對手同樣重要的就是擁有自己的評審。每個人肯定都是喜歡別人誇獎我們的所作所為,可是假如身邊盡是這樣的人,那麼成長肯定停滯。相反的,如果被觀察敏銳的人批評自己的缺點,一定會覺得「可惡!」然後更加認真努力。也就是被一針見血點出缺失後,反而更容易克服自己的短處。

作者與編輯之間的互動,正是這種關係的最佳寫照。在日本頗具代表性地位的已故國際政治學者高?正堯,據說他年輕時也常被編輯人員把原稿改得滿江紅後退回。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總有一天我要讓那傢伙說我寫得非常好!」才得以脫胎換骨。

無論是對手還是評審的存在,重點不是要你在意身邊多數的人,而是只要意識到「特定的人」就可以了。例如:「絕對不可以輸給這傢伙!」或是「總有一天要讓這個人刮目相看、無話可說。」如此一來,這樣的意識便可以化為克服困難工作或學習的力量。

時間是自己找出來的

●我是宴會快閃族

社會人士要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如果不能有效管理時間的話,恐怕很難持續下去。實在沒那麼多時間讓你無所事事地虛度。既然這樣,上班族特有的「人情聚會」有時也不得不拒絕。不,該拒絕的就要積極地拒絕。

人到了某個年齡,有時候光是為了維持現有的人際關係就夠你忙的了。(不過,假如是擁有同樣志向的好朋友,當你在忙時,他們也會理解而體諒你的。)尤其是那種當場氣氛雖然愉快,結束後卻什麼也沒留下的社交時間,和不能有所啟發的人際關係,就不必太過重視。

然而,要拒絕別人盛情的邀約,的確需要相當的勇氣。在這裡我要建議的是,平常就要表現出一副很忙的樣子。工作時聚精會神、下班時間一到就走人、絕不加班。假如能從平常就給人這種印象,讓人無法趁「隙」而入,久而久之就再也不會有無關緊要的聚會邀約了。

但即使這麼說,身為社會人士,如果人際關係太差的話,不免會被貼上「怪人」或「孤僻」的標籤。如果真的這樣,又是另一種困擾。所以應該要露臉的聚會還是露一下臉比較好!但是待太久以至於影響學習進修是沒有意義的。

每次到了那種場合,這可不是我自己吹噓的,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我就已經是宴會快閃名人了。至於訣竅方面,且讓我仔細道來。

最重要的一點(也許令人意外),那就是要在宴會一開始時就到場,因為又要遲到又想早退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是卡拉OK的聚會,一開始就先唱個兩首歌,是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彰顯「有來參加」的印象。其次的重點是,為了隨時可以輕鬆閃人,最好盡量穿著輕便的服裝參加。以我的情況來說,即使是冬天我也不穿大衣,也不會攜帶資料或公事包,因為穿著厚重的大衣拎著大包小包的,要閃人實在太顯眼了。最後,要坐在距離出口最近的地方。這樣不但看起來像是客氣讓位,而且還有容易離席閃人的好處。

其實,以上的方法並不是我自創的,原本是來自前日本銀行經濟學家吉野俊彥的手法。他不僅自己家中擁有書庫,還是獨立自修研究森鷗外的學者。無庸置疑,支持他追求知識的就是這個「宴會快閃術」。

●第一手消息,印象最深刻

想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生存下去,利用網路或各種媒體收集情報固然重要,但是真正重要的情報畢竟還是掌握在人的手裡。因此,千萬不要捨不得與人見面、聽別人說話。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自己親耳聽來的第一手消息,印象最深刻,因為能夠體驗到臨場感。所謂體驗臨場感,如果你把它解釋為親臨話題現場也是可以的。以目前來說,就是前往快速成長的中國或印度,或是因原油高漲而話題延燒的杜拜。即使是觀光,即使只是走在當地人群中,肯定都會有所收獲。

可是,在前往的途中如果你只是休息睡覺,那麼你能夠獲得的情報將會大打折扣。你可以在前往的飛機上,閱讀資料或準備要看哪些東西、要問哪些問題等。有沒有做這些事前「訓練」,會影響到最後得到的情報量。

然後,在外地時請盡量接觸那個國家「真實」的一面。在紐約,到第五街買東西固然不錯,但是超級市場或教會等只有當地居民才會去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這時候,就要秉持著「旅行中的糗事過了就算」的精神,厚著臉皮大膽地和當地民眾聊天。不管是咖啡廳裡的服務生、計程車司機、當地導遊,誰都可以。只要試著輕鬆地請教對方「最近如何?」或「一直都是這種情形嗎?」,就能感受到當地「真實」的一面。

接下來要建議的就是,去看看那個國家的住宅展示場,如果能了解當地民眾大概住在多少價位、什麼樣子的住宅,也就能具體掌握該國的實體經濟狀況。

順便說說我初次到越南的時候,我就要求「希望能去一般生活的家庭看看」。結果,當地的聯絡窗口就帶我到一位在郵局上班的民眾家裡,還接受了晚餐招待。當時,我試著向那位郵局員工請教了各種問題,才知道這位男主人覺得只靠郵局的薪水,心裡有些不踏實,所以晚上還到聯邦快遞兼差。夫妻倆的共同煩惱就是「小孩子的教育問題」。女主人還回答我,「最近體重有點增加」是目前最在意的事。這一切是多麼的「真實」,不是嗎?在這些內容中,似乎隱藏了如何解讀越南的密碼。

就像這樣,重要的情報一定要實際接觸「真實」的一面才有可能得到。

●沒有閒工夫加班

日本人普遍被譽為全世界最勤奮的民族。這是真的嗎?我有一位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授朋友就曾經表示,他來日本看到原本應該很勤奮的日本人,搭乘新幹線時竟然幾乎都在睡覺的情景,內心有些失望。

這也難怪,在美國是看不到有人在電車中打瞌睡的(雖然也可以說是因為擔心財物可能會遭偷竊……)。例如連接華盛頓到紐約的Amtrak火車上,在非常早之前就已經設有筆記型電腦專用的插座,所以很多商務人士都會善加利用以便在旅途中工作。

一般來說,美國人總是給人一種喜歡休長假、喜歡享受假期的印象。但比較鮮為人知的是,他們為了能夠休長假,常常是連午餐都不吃地努力工作,不然就是回到家中繼續工作等。他們深知為了能夠休假,提升自己的生產力或工作效率的工夫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可悲的是,日本的勞工生產力在主要先進國家中到現在都還是敬陪末座)。

我並非要學哪家企業的廣告用語,不過美國人這種工作方式,正是所謂「沒有閒工夫加班」的最佳寫照,而且這也正是目前最具話題性的「均衡工作與生活」的思維模式。

通常一提到「均衡工作與生活」,很容易會被誤解為有關女性職員如何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的福利制度。其實它真正的目的是讓員工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以期精神穩定。可以早一點下班回家,多花一點時間在學習進修上,才能提升人才水準、工作效率。

●練習詮釋,用立體的方式記憶事物

另外,還有一個對於記憶事物、喚起記憶很有幫助的訓練。那就是善用詮釋,也就是「換言之」的意思。

留學生在美國就讀大學前,會先就讀語言學校。我就是在那裡學到這種訓練的。做法很簡單。例如,有一個句子寫著「從A變成了B」,然後練習把主詞與敘述句的位置掉換,就可以詮釋成「變成B之前是A」。據說,這本來是避免論文被盜用的訓練。當你在死背時,這個訓練對於提高記憶力有很好的效果。例如,要複習今天所學的功課時,就可以試著以「換言之」的方式,把原本「A創造了B」的句子說成「B被A創造」。如此一來,在腦海中的句子是經過立體式的整理而呈現,當需要被喚起的時候,就可以很容易地想起來。這樣又多了一個幫助記憶的方法,把它學起來應該也不錯。

●聽來的和自己讀過、寫過學到的不同

在這之前,我已經寫過一定要「自己歸納」的效果,就在於可以區分枝節與主幹,進而找出事情的本質。換言之,要了解事物的本質,就一定要親自閱讀、寫下重點,消化成自己的知識,否則絕不可能學得到。

另一方面,如果是作為話題材料之類的雜學知識,那麼聽來的「耳聞學問」就已足夠。這一類小題材在與人交談時常會意外地成為彼此的凝聚力,所以也相當重要。只要多與話題豐富的人聊天,或把新聞媒體上聽到有趣的話題隨手記下來,自然而然就會累積得越來越多。

但是關於事情的本質,也就是理論的部分,絕對不可道聽塗說。

日本的政治人物有很多是完全只憑「耳聞學問」(這是我實際和他們接觸後的感想之一)。他們的確二十四小時都在與別人互動,所以藉由他人的耳目所收集到的有趣題材真的很多。可是由於連事情的本質理論都仰賴「耳聞學問」,所以當他在國會接受質詢而被問及本質時,就會變得言之無物、沒有條理。

也就是說,靠「耳聞學問」所得到的知識都是片段的,所以沒有辦法應用。畢竟,關鍵性政策的理論分析或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等,只能靠自己親自整理歸納、理解。很多政治人物都不願意著手進行根本的構造改革,從頭到尾都只會且戰且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是因為自己不做功課的緣故。

然而,「不擅長理論」的可不僅止於政治人物而已。有一些媒體人或評論家空有豐富的題材,對理論一竅不通的也很多。恐怕在各位的身邊,也有很多這一類型的人吧。他們沒有實力,又對關鍵性的理論認知不足,遲早會被識破不具有真實的內涵。所以,光是聽取別人的話是不夠的,一定要親自閱讀過、動筆歸納,在腦海裡吸收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才行。

●真正有知識的人絕不依賴「譬喻」

還有一種做法很容易就會被識破,那就是喜歡隨便使用「譬喻」的人。常常會有一些政治人物或評論家在電視上說:「日本在以前是很年輕的,但是現在漸漸老化後,細胞的活力也變不見了。」的確,把日本經濟形容成人類的老化,是很容易聽得懂的譬喻,但是聽在真正懂的人的耳裡,就好像刻意地在模糊焦點、放煙霧彈一般。如果要進一步追根究底,這裡所指的「老化」究竟是什麼意思?是指經濟成長呈現鈍化嗎?如果是這樣,那麼細胞指的又是什麼?是指企業嗎?倘若說的就是企業,那麼企業之中的確有一些「老態龍鍾」的老店,但也有尚屬年輕的新興事業體。況且有很多老店也不見得已經瀕臨死亡,依然有很多老店是精神百倍、老當益壯的。

諸如此類的,如果針對譬喻去追根究底,有很多根本是沒有道理的謬論。所以我認為,真正有知識的人是不太用譬喻式的言論。如果是要向小朋友說明的場合,有時為了讓小朋友容易理解,使用譬喻的說法確實有其必要,不過在探討理論時,就完全不適合。

要用連立方程式做經濟預測

●「風一吹,水桶店就賺錢」是真的嗎?

您知道「風一吹,水桶店就賺錢」這句諺語的由來嗎?這要追溯到江戶時代的民間流傳記載,其中的概要是這樣的。首先,風一吹就容易有灰塵,沙子跑進眼裡,盲人就變多了。當時,盲人的工作大多以彈奏三味線??居多,於是三味線就會暢銷。這麼一來,便需要很多貓皮來作為三味線的材料,貓就會被撲殺。結果老鼠變多了,而由於老鼠經常咬水桶,水桶店就會賺錢--簡直就像聯想遊戲。

但是,這種說法也不是不可能。基於這樣的理由,一旦有什麼事情發生,可能連鎖影響帶出令人意外的結果,所以這句諺語到現在依然常被用來做這樣的比喻。

在經濟的世界裡,一旦有什麼事情發生,便常常會有人做「風一吹,水桶店就賺錢」的方式聯想。實際上,也真的這樣發生過。例如,因為原油飆漲而使得美乃滋價格上揚,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原油價格上揚,所以可以作為替代能源、由玉米等穀物所製成的生質能源便受到矚目。如此一來,基於價格上揚的預期獲利,原本種植大豆的農夫改而種植玉米,於是以大豆為原料的植物油價格上漲,很自然的,以植物油作為原料的美乃滋價格也會跟著上漲。

就這樣,彷彿骨牌一般的連鎖效應,實際上是真的可能發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看,運用「風一吹,水桶店就賺錢」式的方程式來做經濟預測是正確的。但必須要注意的是,聯想的「方程式」不可以只有一個,那才是經濟預測最關鍵的地方。現在就讓我出個題吧。

●公共事業增加後,日圓會上漲還是下跌?

請教各位,「內需成長時,出口相關股票應該買還是賣?」

就讓我們用「風一吹,水桶店就會賺錢」的方式來聯想看看。

首先,支持內需的第一要素就是公共事業。當公共事業增加,國內生產毛額當然也會增加。另一方面,倘若公共事業積極運作,就會造成原油等進口增加。而由於「國內生產毛額=內需+出口-進口」,當進口增加時,好不容易在國內創造出來的所得也會因此而流向海外。這麼一來,日本的經常帳收支就會惡化,進而導致日圓貶值。然而一旦日圓貶值,出口業者的出口金額就變多,當然就會賺錢。這麼說來,當內需成長時,出口相關股票應該「買進」的見解便可以成立。

相反的,也可以做如下解釋。

首先,公共事業等國內投資增加時,景氣就會上揚,如此一來,國民所得也會增加,消費活動便隨之熱絡,就會有企業因預期消費增加而投資新設備。要投資設備就需要錢,很自然的,從銀行等管道籌措資金的需求就會增加。於是,受到這個動向的影響,就會假設利率即將上揚。如果利率上揚,以高利率為目標的投資者就會增加以日圓計價的資產。這樣,日圓的需求就會升高,市場普遍買進日圓,日圓就會升值。但是日圓升值的話,出口業者的出口金額就會下滑、營收減少,結果出口相關股票就應該被賣出吧。

無論是哪一種假設,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說服力,不是嗎?但是,所衍生出來的「答案」卻正好相反。也就是說,從結論來看,經濟預測並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

儘管如此,就斷言經濟是完全「無法預測」也未免言之過早。以上述例子來看,我們可以說,今後如果以前者所模擬的要素變強了,日圓就會貶值;如果後者的因素升高,日圓就會升值。意即,雙方的連立方程式在進行拔河,依照強弱力道的變化,答案也隨之不同--這就是經濟學。

成為傾聽高手與誇獎高手

● 傾聽,就是探索對方的思考體系

擅長學習的人幾乎沒有例外都是傾聽高手。基本上,人都是喜歡講話的,如果對方是個傾聽高手,便會毫不保留地將自己所知道的情報傾囊相授。因此,傾聽高手可以毫不費力地便得到寶貴的情報。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數的人都不聽別人說話,政治人物等更是典型的代表。爭先恐後打斷別人的談話,然後自顧自地發表自己的主張,誠如平常大家所看到的樣子。

然而,所謂會話本來就應該建立在仔細聆聽對方的談話。若要進行知性對話,例如討論某個議題時,更應該如此。「這個人對這個問題是這樣思考的」,或者「他對這個問題竟然是從這個角度來了解」,首先應該透過傾聽來加深對對方的洞察,再找出適合對方的話題或說話方式來交談。也就是說,在知性對話上,「傾聽」就是探索對方的思考體系,再找出對方位在自己理論中的哪個位置。

但是,本來最需要知性對話的政治人物,卻偏偏有大部分的人缺乏傾聽的能力。真是諷刺。不聽別人說話的人,都無法成為人上人。就我所知,登上巔峰的政治人物沒有一個不是傾聽高手,前故首相小淵惠三、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皆是。

小泉前首相的「傾聽技術」尤其讓我印象最深刻。小泉先生每每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總是習慣默不出聲,也不點頭回應,只是靜靜地閉著眼睛聽。肯定是相當聚精會神。全部聽完後,還一定會反過來再度確認說:「也就是這樣這樣的意思是嗎?」然後,說一句「非常謝謝你」,便獨自一人開始思考,最後,也一定是自己下決定。

小泉前首相一定是一邊聽著別人的話,一邊重新整理自己的理論體系吧。正因為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所以才能在深思熟慮後做出判斷。我到現在才又重新領會。

就像這樣,「仔細聽別人說話」是做出正確判斷時不可或缺的態度。

●用誇獎提升意願的心法

與成為傾聽高手同樣重要的,就是成為誇獎高手。在教育上,誇獎與鼓勵的威力無窮大。只要被誇獎,連樹都可以爬上去,這就是人的本能。不說別人,我就是因此才成績進步的。在前面我也寫過,我在小學低年級時的成績平平,就是那種在班上屬於中段、既普通又不顯眼的學生。

由於當時一點也感覺不到學習的必須性,當然從來也沒認真學習過,就算在課堂上,身邊的同學都舉手,我也從沒舉手過,因為討厭萬一答錯的那種羞恥感覺。我就是這麼一個消極的小學生。但是在小學三年級時,轉機突然降臨,因為我遇到一位非常棒的老師,他叫做角谷。若要用一句話來簡單形容角谷老師,那就是有男子氣概又豪爽的人。他經常不管學校的課程,輕鬆地和學生一起跑操場。

有一天,我和老師一起跑操場的時候,他開口對我說:「竹中,你說話很有趣,在大家的面前應該多講一點。」那一瞬間,我突然醒了,並告訴自己:「要再積極一點!」突然間我整個人都變了,只要想做的就盡情去做,再也不感到害羞。而我第一次向學習挑戰也是在這之後,成績也慢慢往上攀升。

另外,小學五、六年級時的級任老師熊澤先生也是讓我感受到學習樂趣的人。熊澤老師真是提升學生學習意願的天才。他說:「如果有自習的人,請拿到老師這裡來。」要幫我們看看學習的成果,然後最後必定幫我們蓋下「非常好」的印章。這讓我好高興好高興,所以就算每天只是抄寫參考書而已,還是勇敢地拿給老師看。現在想想,又不是做了什麼偉大的功課,應該是為了鼓勵我們,坐在書桌前面就已經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吧!然而,拜這所賜,我也養成每天坐在書桌前的習慣。

現在熊澤老師依然健在。他還在我當選參議院議員時,親臨演講會場給我鼓勵。這兩位都是我無法忘懷的恩師。

●會讀書的人就是懂得鼓舞自己的人

我並非故意要學馬拉松選手有森裕子所說的「自己想誇獎自己」,但是若想要持續學習,就要懂得自我鼓舞。

本來,會工作或會讀書的人,普遍來說精力都很旺盛(有些政治人物則是太過旺盛而讓人困擾)。那麼,旺盛的精力是與生俱來的嗎?倒也無法如此斷言。每個人都有高低起伏的時候,有時也會沮喪。不過,在這種時候會不會拿出力量來積極面對,這就是「會的人」和「不會的人」的差別。也就是說,「會的人」就像往常一樣,為了維持氣力,「自我鼓舞的力量」即「自己誇獎自己的力量」很高。

● 不要「自知之明」的教育

像我自己就是被所謂「豬被誇獎也會爬樹」的方式所鼓舞,成績因此而進步。現在自己站在教育的立場,更是每天非常盡力地誇獎學生。

例如,有一個學生使出渾身解數寫了一篇報告,我就誇獎他說:「你真厲害,我在大學的時候還沒辦法寫出這樣的東西來。」這麼一來,他下次就會寫出更好的報告。還曾經有學生表現得太專業了,連美國著名的學者都寫信到學校,表示「希望與佐藤教授見一面。」(見了面之後發現竟然還是個學生,肯定嚇了一大跳吧。)

教育的本質是「鼓勵」,也就是給予勇氣。然而日本的情況好像比較屬於「洩氣」,即打擊意志。在日本常有人說「要有自知之明」。但是,換句話說,好像有點教人「不要發揮百分之百力量」之意,嚴格來講,甚至具有「凸出來的釘子會被打進去」的牽制意味。我認為這些教誨都只會摘斷年輕世代的新芽。

另一方面,美國的教育則是存在著根深蒂固的鼓勵精神。我在哈佛教書及參訪女兒小學的時候,都曾經親身感受到。

在我女兒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請家長到學校去。「蒙主寵召」,以日本的常識來說,可能是女兒做了什麼壞事,心裡有點忐忑不安。不過在美國是正好相反。我女兒只不過剛好畫了一張還不錯的畫(其實那張畫根本沒什麼),老師就說:「您要不要讓您女兒去上美術學校呢?」又或者,數學或理科稍微考得好一點,就告訴我們:「這附近有很棒的數理系學校,要不要去讀呢?」也就是說,在美國「請家長到學校」在某種層面好像是光榮的事。與日本剛好完全相反。

另外,在美國的小學也有表揚制度。但可不是什麼最優秀成績獎之類的榮譽獎項,而是協助學校美化環境、在運動項目上很努力或給予他人很好的影響等,在日本根本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也要頒獎表揚一番。美國真是全國上下都是誇獎高手。

我認為日本人也務必學習這種「鼓勵精神」。教育本來就不是專挑「嚴禁清單」,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是危險的,而是應該啟發「積極表列」,試試這個、試試那個才對,不是嗎?

● 一起學習的夥伴更要互相誇獎

應該成為誇獎高手的,可不是只有在學校教書的老師而已。共同學習的夥伴之間如果能夠更輕鬆地相互誇獎,對於學習也是一大鼓勵。

分享一個我聽來的故事。數學家藤原正彥先生說:「數學家是個孤獨的職業,如果沒有別人的誇獎與鼓勵,根本堅持不下去。」而且,因為數學家都了解這種心情,所以就會積極去參加國內外的學會,對於別人的研究發表,相互給予「這個研究真有趣」的鼓勵。

藤原先生還寫下了這麼一段話:「去參加學會的動機,與其說是想去看看別人在做什麼研究,其實應該說是想去感受這些誇獎與鼓勵的話。如果沒有這些,很多數學家早就倒下去了。」

原來如此,這實在非常有道理。

的確,不管是在哪個領域,學習都是孤獨的。能夠解救這份孤獨感的,就是夥伴們的相互鼓勵。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虽说是小泉幕僚,但竟然不错看!一堆笨蛋加在一起还是笨蛋,是真理!

评分

不错,比较励志

评分

這個書名會誤導阿,不如說是"學習方向、態度不對, 學什麼都沒用"

评分

不错,比较励志

评分

不错,比较励志

方法不對,學什麼都沒用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