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女花影下

在少女花影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他的气质内向而敏感,对母亲的依恋,对文学的倾心,为以后的创作埋下了种子。他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在熟悉日后作品中人物的同时,看穿了这个社会的虚幻。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痛感“幸福的岁月是逝去的岁月”,开始写作《追寻逝去的时光》。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中写成的这部巨著,犹如枝叶常青的参天大树,屹立于文学之林的最高处。他借助于不由自主的回忆(无意识联想),将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重现在读者眼前,使时间在艺术中得以永存。

周克希,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从事黎曼几何研究与教学。一九八四年起翻译文学作品,先后译有《三剑客》、《王家大道》、《追忆逝水年华(节本)》、《包法利夫人》、《小王子》等小说,与人合译作品有《基督山伯爵》、《追忆似水年华(第五卷)》等。

凡·东恩(Van Dongen,1877-1968),出生于鹿特丹郊区,就读于鹿特丹皇家艺术学院,二十多岁时到巴黎定居,他是二十世纪“野兽派”画家的代表之一。他注重画面的开式感,拒绝用明暗对比来塑造立体效果,以鲜明强烈的接近于平涂的大色块来构成画面,充分显示出色彩的独立表现力。他也是名躁一时像画家,创作有《比利时国王莱奥波尔德三世》等肖像画。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出品人:99读书人
页数:544
译者:周克希
出版时间:2010-6
价格:5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78431
丛书系列:追寻逝去的时光
图书标签:
  • 普鲁斯特 
  • 法国 
  • 小说 
  • 意识流 
  • 法国文学 
  • 周克希 
  • 外国文学 
  • 文学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重现20世纪初巴黎风华,令任何风格都黯然失色!

力求完美的译本,周克希先生殚精竭虑之作!

佚失半个世纪之久伽里玛珍贵原版插图!

野兽派大师凡·东恩斑斓呈现逝去时光!

开创意识流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作者青年时代经常出入上流社会沙龙,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痛感“幸福的岁月是逝去的岁月”,开始写作《追寻逝去的时光》。他借助于不由自主的回忆,将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重现在读者眼前,使时间在艺术中得以永存:沙龙、戏院、海滨以及文人雅士、倩女俊男的君子好求式的生活,20世纪初巴黎浪漫的随之一一展现。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诚实、丰盈、精彩! 关于青春。对于我来说,是从泥土与青草的芬芳到海盐味道的移步。 相较于“在少女们身旁”或“在花季少女的倩影下”的卷名,我更想把它称作“在少女的花影下”。 相较于第一卷观看斯万与奥黛特的“有隔”,第二卷则是“我”与少女们、“我”与地点和空间的“...  

评分

两本书同时看完,一直开始写书评,在今天这个周五的晚上,为了排除烦扰,干脆一口气把两篇书评都写出来,虽然花了半个晚上的时间,但是写完后畅快之极。 在费心费力的粗读完去斯万家那边,翻开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二部,说实话是个很考验勇气的过程,但是虽然阅读感觉很是平淡和...  

评分

那大约是2011年夏天吧,一个傍晚,我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地点在布鲁克林某酒吧。为了逃避家务(当时我女儿两岁不到),我提前从东村出发了。反正不着急,我溜达进了Housing Works书店,偏巧就在一元钱的旧书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我看到的不是豆瓣图片上的Folio classique...  

评分

有第一卷,是官人给礼物。那个时候的官人还不是官人,而我们已经认识两年半,我生日,他网购来的书。不得不说文青就是文青,何况还是个学术派的闷骚文青,所以送礼物也只会送书。之前他就送过我川端康成的文集和荆棘鸟,所以我也没对他抱过多大希望。快递来之前他让我猜是哪本...  

评分

不得不说,在读过《在斯万家这边》后,总算开始适应普鲁斯特的风格了。相对于第一部,这一部给我的感觉更加深刻,可能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内容我也经历过吧。 从年前到年后,再加上工作原因,这部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作者对初恋的抉择,青春期对阿尔贝蒂娜的爱慕,还有他对成熟...  

用户评价

评分

以当代视角读普鲁斯特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那个不时浮现的「婊」字。粗暴的概要的语言或许可以将事情表述清楚,也不失其正确性,可是其中的辗转,那些流动的过程的真实性却被忽视了。相当程度上,普鲁斯特不仅是个小说家,一个记忆理论家,同时也是第一流的社会学家,那些「社会学式」的洞见在小说中的频频出现,可与数十年后的方才出现各类现代理论进行对话,并且从未影响故事的流动。只有在这类小说家这里,读者才能够发现,所谓古典/现代的分野是脆弱的,并不存在着一种陡变的心灵,一切都是在那些夏日的花影中慢慢展开的,等到帘子被拉开的时候,夏日早已结束。

评分

#2012消灭存书计划#第一本看完的书。断断续续读了快1年半的时间,无数次放下后又翻开都像是从来没有看过一样。对普鲁斯特绵密的叙事的阅读过程,就像是在经历真实的时光。

评分

巴黎的上流社会真的太雅致又富有趣味了,每晚读几页,夜夜好梦。再一次感谢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里的导读带我进入普鲁斯特的美妙世界!

评分

青春和少女,以及关于记忆的更深层次探讨,可能我这辈子都将难以忘记普鲁斯特在巴尔贝克的那个夏天,“犹如一尊华丽的千年木乃伊,死寂而渺远,我家这位老女仆只是小心翼翼地除去它身上的衣料,让它在显身前,沉浸在金色袍子馥郁的香气中”。人物、地点的面孔最先是在想象中随文词出现,而正如钟楼一般随我们的接触幻化出不同的多样面貌。而有的面貌因各种原因被遗忘——其实并非是遗忘,而是习惯或者意愿的力量压制。倘若压制松开,或是某个契机,它就如同气泡一样忽然在我们面前升腾而起。太美了,他的世界。

评分

巴黎的上流社会真的太雅致又富有趣味了,每晚读几页,夜夜好梦。再一次感谢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里的导读带我进入普鲁斯特的美妙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