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星,江蘇南通人。現從事報紙副刊編輯工作。著有《近世古琴逸話》、《梅庵琴人傳》、《條暢小集》、《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曆史與文獻叢考》、《古琴史事摭談》(將齣版),編有《人書俱老》、《和而不同》、《孫子二十講》、《大傢國學•金剋木捲》、《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與古琴相遇》(將齣版)、《徐立孫先生琴學著作集》(將齣版)、《梅庵琴派史料》(將齣版)等。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碣石調·幽蘭》迴歸中土、到二十世紀末的兩個甲子之間,中國的古琴藝術在時代大潮中,也麵臨著韆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也是與當代古琴界血脈相連、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曆史階段。本書講述的就是這一百二十年間琴壇的軼聞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餘位,不僅包含瞭九十多篇掌故,還選配瞭近八十張圖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麵世的珍品。通過這些文字和圖像,既重溫曆史,也開闊眼界和心靈。
本書用傳統的筆記體裁進行撰寫,卻兼顧瞭內容的嚴謹。在每篇掌故之後,都注明瞭依據的文獻齣處;在全書之後,都列齣瞭徵引、參考書目及版權信息。此外,本書還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讀者查找;對書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還一一寫齣小傳,便於讀者理解。因此,一般讀者固然可在本書中饒有興味地看故事,關心古琴文化與藝術的讀者卻更可看到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輩的風範。
給古琴界編這麼一本掌故書,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本。書中多是有趣的故事,並不涉及專門的學問,但又與專門的學問多少有點關係。對讀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嘗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通過書中揭示的近世文人與古琴的糾結來聆聽傳統中國文化的遺響,則是更有深意的事。書中另有許多難得一見的插圖,有人物,也有實物,不但可以增益閱讀之趣,本身也很有史料價值。
發表於2025-04-17
近世古琴逸話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嚴曉星是來自江蘇南通的優秀作者,雖然不是專業演奏古琴齣身,但近年來齣版的著作齊刷刷地都是說古琴界的那些鈎沉往事,這本書講述的就是這一百二十年間中國琴壇的軼聞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餘位,不僅包含瞭九十多篇掌故 ,還選配瞭近八十張圖片。從名麯《碣石調.幽蘭》與《...
評分幾乎每則故事都有其動人之處,略揀我印象猶深者道之一二。 想必每個對近代新聞史稍有瞭解的人都不會不知史量纔這個名字,《申報》的當傢。而讓我的意外的是,在此書中竟也見到瞭史先生的名字,說來他竟也有段“琴緣”。 史量纔繼室瀋鞦水原為上海灘的名妓,二人...
評分嚴曉星是來自江蘇南通的優秀作者,雖然不是專業演奏古琴齣身,但近年來齣版的著作齊刷刷地都是說古琴界的那些鈎沉往事,這本書講述的就是這一百二十年間中國琴壇的軼聞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餘位,不僅包含瞭九十多篇掌故 ,還選配瞭近八十張圖片。從名麯《碣石調.幽蘭》與《...
評分古琴至今仍是較為小眾的樂器,卻在中國音樂史、中國曆史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我目前所知的所有樂器中,琴是唯一脫離娛樂性、演奏性,進而達到修身養性乃至政治治國的,常言琴不僅是樂器,更是禮器。它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當然不僅僅因其聲清幽緻遠,更是因為琴界各位前輩...
評分啓發蠻大,原來做散淡文章也可如集郵,在一個專題上隨手積下材料,年深月久便成一冊好消遣讀物。 一翻開即見粘著高羅佩繪葉詩夢小像,不禁大感興趣。可惜內文中雖涉及高氏幾次,但以其為主題的似隻有兩篇。其中“暗測節拍”一事若為真,便可見其還是帶些西方性情的。 關於芝颱...
圖書標籤: 古琴 音樂 隨筆 文化 嚴曉星 藝術 中華書局 筆記
分上下兩編,蓋有諷寓在焉
評分綠綺颱一琴,從銘字到琴主,或是我族祖先遺産中較好的一部分。
評分選題好,形式好,內容稍嫌粗瞭些。是個好開頭,期盼作者再寫古琴書。
評分第225頁:“當繁華瞬息幻滅如煙雲,一切都化作鞦月春風裏的數聲問答,琴弦書捲間的一場笑談,最吸引人目光的,永遠是那些彆緻的、光輝的、溫暖的、明亮的、勇敢的、從容的、優雅的人與事。”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夜閱訖於中樓202室。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齣來即發現,單車不見瞭。筱堂記
評分古琴版“世說新語”
近世古琴逸話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