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蘆花(1868-1927),明治、大正時期小說傢。齣身熊本縣,本名健次郎,為德富蘇峰(1863-1957)之弟。蘆花曾加入兄長蘇峰創辦的民友社,和兄長一起共事過。不過,長久以來,兄長在世人麵前的齣色錶現一直使他感到自卑而苦惱,直到明治三十一年(1898)纔以小說《不如歸》在文壇確立獨特的地位。明治三十四年(1901)他以社會小說《黑潮》和兄長蘇峰斷絕兄弟關係。蘆花的言行雖稍過激烈,但因受俄國小說傢兼思想傢托爾斯泰(Lev Nikolaevich Tolstoi, 1828-1910)的影響,使他始終立於基督教人道主義的立場。之後,他在粕榖(東京世田榖區)過著田園式的半農生活,以「生活即藝術」的文學為目標,而撰成主觀且富濃厚宗教色彩的作品。蘆花本人的姓,采用的是「冨」字,而非「富」字。蘆花作品有隨筆集《自然與人生》與《新春》、小說《不如歸》、自傳小說《富士》與《迴憶錄》等書。
《不如歸》,為明治、大正時期小說傢德富蘆花(1868-1927)的成名作。小說的內容,主要在描寫甲午戰爭時,遭受封建傢庭阻礙以及結核病所苦的浪子與丈夫川島武男之間哀淒無限的故事。浪子要麵對蠻橫的繼母、不和的婆婆,最終在武男齣戰之時,被婆傢趕齣門。《不如歸》取材自大山嚴(1842-1916)元帥的女兒信子的悲傷故事,於明治三十一、三十二年(1898、1899)在《國民新聞》上連載。當時這部小說引起空前的迴響,使蘆花文名扶搖直上。這部極為知名的小說,後來也成為眾多戲劇、電影的原作,今日仍為大眾所喜愛,與《金色夜叉》並稱為明治第一暢銷書。
發表於2025-04-17
不如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極難受的故事。 “這兩片豐柔可愛、大可盈抱的雲,慢慢地離開瞭赤城山頂,在萬裏無遮的天空中像雙飛的金蝶一般發齣光輝,悠悠然地嚮足尾山方麵移行。不久夕陽西沉,寒風乍起,這兩片雲就褪成薔薇色,嚮上下分飛,在夕暮的天空中越離越遠地飄浮瞭一會兒;下麵的一片漸漸地小起來...
評分不如歸——不知道原本是怎麼樣的書名,可這中文的書名取的真好。遙遙相望,若若相守,不如歸。 其實很少看日本作傢的書,總覺讀起來略顯冷清,雖有種淒美的質感,可看著卻體會到孤寂,因此也很難吸引到我。可這《不如歸》實在太適閤閱讀,寥寥數語就被平實簡單的文字捲瞭進去...
評分浪子的悲劇,初讀並不吸引,但讀著讀著就看完瞭大半,日本小說那種柔柔海風一樣的情愫一點點的吹進心裏,淡淡的不能釋懷。 小說裏的父親高大且溫柔,對待女兒並沒有日本舊時代的那種冷漠,毅然決然的把女兒接迴傢,戰後帶著她最後一次旅行,這個小說中並不多言的父親用沉默給瞭...
評分譯後記 半世紀以前,有一個日本人不遠萬裏,專程從東京到俄羅斯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村子裏去訪問托爾斯泰,嚮他請教他所渴望的真理和正義,要求他解答關於人生和社會的疑問。這個人便是德富蘆花。 德富蘆花誕生於明治元年,也可以說是和日本的資本主義同時...
評分不如歸——不知道原本是怎麼樣的書名,可這中文的書名取的真好。遙遙相望,若若相守,不如歸。 其實很少看日本作傢的書,總覺讀起來略顯冷清,雖有種淒美的質感,可看著卻體會到孤寂,因此也很難吸引到我。可這《不如歸》實在太適閤閱讀,寥寥數語就被平實簡單的文字捲瞭進去...
圖書標籤: 德富蘆花 日本文學 日本 小說 豐子愷 文學 不如歸 外國文學
曆來寫女性受壓迫總要揭發父權夫權,但這本小說跳脫父權夫權而直指兩者背後的那個更厲害的東西——東方式的傢族本位觀念。事實上,女主人公所受到的壓迫全來自於同屬一個性彆的那個群體,隻是,她們是以“傢族”總代錶的身份而不是以其個體身份齣現的,盡管作為個體她們也是傢族觀念的受害者。當女主人公害病(因而極可能無嗣)而被婆婆休掉時,疼愛她的丈夫和父親近乎沒有任何發言權。傳宗接代始終是傢族最重要的事件,但一旦齣瞭娘胎個人便不具價值,除瞭替傢族延續香火。活生生的個人就這樣被一個抽象的概念吞噬掉瞭,沒有一個人包括可見的加害者能夠得到幸福。 但此書幾乎沒有文學價值。是非善惡從一開始就擺得明明白白,說穿瞭就是作者腦袋中的觀念操縱著筆下木偶一樣的人物,這些人除瞭單純的道德反應沒有一點點活氣。寫法上除瞭若乾優美的景色
評分原本兩片豐柔可愛的雲彩在夕陽西沉之時褪成薔薇色,下麵的一片漸漸消失得形跡全無,殘存的一片變成瞭灰色,茫茫然的在空中徬徨。人的一生好像很長,卻又很短;好像很短,卻又很長。好嘆息。
評分翻譯的實在是太好瞭,絲毫沒有那種拗口的感覺。為什麼叫“不如歸”呢?歸又指的何處呢?基督教又如何。
評分故事好,豐子愷的翻譯也好。佳作!
評分不如歸去~
不如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