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泰斯·伊姆雷(1929— ) 匈牙利猶太作傢,2002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14歲被納粹投入集中營,1945年獲救。1975年,以他在集中營的生活為背景的處女作《無命運的人生》齣版,這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它與長篇自傳體小說《慘敗》和《為一個未齣生的孩子哭禱》通常被稱作凱爾泰斯大屠殺小說的三部麯。另有《英國旗》、《苦役日記》等中篇小說。他的演講和隨筆被收理成《作為一種文化的大屠殺》、《行刑隊再次上膛前的瞬間靜默》以及《被放逐的語言》等集子齣版。
凱爾泰斯的作品盡管內容各不相同,但實際上都從各個不同角度傳達著同一個主題——大屠殺。作者通過描述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曆,探索著這樣一種可能性:在人類屈服於社會強權的時代個人如何繼續生活和思考。
《無命運的人生》是2002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凱爾泰斯的代錶作,是他根據自己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曆寫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
1944年春,布達佩斯的十四歲少年剋韋什·哲爾吉在上班途中被抓到集中營。從奧斯威辛到布痕瓦爾德,再到蔡茨,老實、樂觀的哲爾吉和大多數犯人一樣自然地適應著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直到後來身體嚴重衰竭,喪失求生的意誌。
小說采用的同步敘述方式隔絕瞭後來的認識水平。在主人公天真、平靜的講述中很少有對當時情景的解釋、評判。在他的眼裏,集中營裏發生的一切都很自然,盡管環境惡劣,但也並非沒有幸福的時光。正是這一類題材通常所需要的道德憤慨和形而上之抗議的缺席,反而使作品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真實感。
發表於2025-04-01
無命運的人生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我們的心目中,幸福和救贖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本雅明 伊姆雷筆下集中營的敘事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展開:顔色、片段、氣味、雜遝的聲音、匆忙一瞥的痕跡與空白中想象,這些東西構築瞭這座迴憶沙堡,間接引語的大量運用也使得人物之間的溝通成為一樁斷斷續...
評分 評分這是2002年諾貝爾奬得主凱爾泰斯在1973年的“少作”,奧斯維辛四部麯中的後三部成書都要晚得多:《慘敗》(1988)、《給不曾齣生的孩子的哀禱》(1990)、《清盤》(2003)。年少之後或作傢的首部長篇小說,通常是自傳性的,因為這時候作傢最想講的故事是他親身經曆、最為熟悉...
評分“我們永遠無法開始新的生活,我們永遠隻能把以前的生活繼續過下去。” 終於看完瞭那本[無命運的人生]。 對,我們開始不瞭新的生活,隻能把無法繼續的生活繼續下去。過去的陰影仍然存在。 我明白瞭。生活永遠不能重新開始。我們必須背負著過去繼續下去,不能妄想著全新的世...
評分看到《無命運的人生》這本書時,首先被書名吸引。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即人各有命。那為何作者又說《無命運的人生》?怎麼就是無命運?帶著疑問,開始追隨作者的故事去理解,去探索。 1944年春,布達佩斯的十四歲少年剋韋什·哲爾吉在上班的途中被抓到...
圖書標籤: 匈牙利 諾貝爾文學奬 小說 凱爾泰斯·伊姆雷 集中營 二戰 外國文學 納粹
倘若擁有命運就無法自由,假如擁有瞭自由便失去瞭命運。我們的命運就是我們本身。
評分算是猶太人版的麥田守望者吧,一則是主人公太絮叨瞭不給讀者留空間遐想,二則是講述奧斯維辛內部的情況並沒有涉及觀念的抗辯,如果這事在猶太人當事者的角度看來也是順理成章的,那就太可怕瞭瞭。
評分“我們將強加給我們的決定當成一種事實自始至終地生活於其中,而不是生活在我們自己的自由所帶來的必然性中。”“沒有什麼謬誤是我們不能夠自然地生活於其中的。”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曆也提示我們,當我們逐漸適應瞭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後,是否會放棄精神上的抗爭,慢慢地將一切不正常視為自然而然。在強權時代,個人如何繼續生活和思考。
評分居然能把這場惡夢寫得這麼淡定....
評分若有命運,則不可能有自由。而若有自由,則無命運,我們自己即命運。近乎冷酷的自由意誌,不也是斯多亞式的“酷”麼?
無命運的人生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