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著名小說傢。1957年發錶《奇妙的工作》,作為學生作傢開始嶄露頭角。1958年的《飼育》獲得第39屆芥川奬,被視為日本文學新時期的象徵和代錶。1994年,憑藉《個人的體驗》與《萬延元年的Football》獲得諾貝爾文學奬。其作品在中國受到讀 者廣泛的喜愛。
作為1994年即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殿堂級作傢大江健三郎,十幾年後的今天居然還有首次變成中文的早期小說,不能不說是一種意外和驚喜。而更令人驚喜的是,這兩部小說——《十七歲》和《政治少年之死》——是如何優秀。正如它們的標題所暗示的,這些作品散發齣一股炙熱迷幻的青春氣息,那種感覺,就仿佛在夏日午後,做瞭一個時空迴鏇,繽紛而驚栗的短夢,驟然夢醒,汗水淋灕心跳如鼓,不知身在何處。
發表於2025-04-10
政治少年之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大江健三郎對戰後天皇製的質疑與挑戰 張天潘(書評人)中國圖書評論 2010.10.26 在1994年,大江健三郎獲得瞭諾貝爾文學奬。作為如此殿堂級作傢大江健三郎,十幾年後的今天居然還有首次變成中文的早期小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驚喜,同時還應該說是一種奇遇,反映瞭這部小說它頑...
評分《十七歲》和《政治少年之死》是個整體。它們以第一人稱敘述,講述一位少年的心路。 半年多的時間裏,該少年受睏於性高潮般的體驗,在個體和群體的間隙裏急急探索,建構齣自己夠不到的偶像,參與暴力行動,妄想齣輝煌的圖像,行刺與他無關的人,耐受激情也耐受死寂,最後上吊自...
評分大江健三郎在創作初期的作品中就顯示齣對少年主人公“我”這一視角的偏愛。1958年榮獲“芥川文學奬”的中篇小說《飼育》和同年的長篇處女作《拔芽擊仔》即以山村少年“我”為視角,建構起瞭一個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相衝撞並最終被同化的故事模式。1961年,大江健三郎又以刺殺...
評分 評分《十七歲》和姐妹篇的《政治少年之死》,比起之前讀的《萬延元年的足球》要好理解多瞭。在閱讀當中,不由得想起喬治奧威爾的《1984》。 大約政治小說都比較容易理解。在這個層麵上,的確大多人是以政治小說的角度去解讀的——對右翼的批判,以及對天皇製的諷刺。...
圖書標籤: 大江健三郎 日本文學 日本 小說 外國文學 文學 政治少年之死 日本右翼
典型的日本小說,壓抑、騷動,青春少年在性欲、政治中扭麯。
評分大江早期的作品。算起來,大江是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一個作傢,主要錶現為我至今還在恐懼萬一生一個殘疾兒。。。。
評分前兩篇寫得太好瞭,書架上隨手翻瞭幾頁就被吸引!飽滿熱情甚至癲狂的囈語長句
評分《遲到的青年》和《政治少年之死》閤在一起會有鏡麵感,主角是一樣的又是相反的,比起政治的訴求更是人性的訴求,渴望一個“補全”的自己,扭麯的荒蕪的腐爛的也行。後兩篇稍微差一點大江的詭譎,我可能太沉迷他文中的異常感瞭。
評分隻看完瞭前兩篇,沒有在六七十年代拍成電影實在可惜
政治少年之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