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法國戴高樂大學電影學博士,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歐盟大學協會(Erasmus mundus)客座研究員,《看電影》雜誌、《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傢。譯有《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萊昂內往事》,2006年以“大旗虎皮”的網名創辦中文電影百科網站。
如果你熱愛電影,你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偉大的知音,他們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梅裏愛、讓•雷諾阿、路易•德呂剋、安東尼奧尼、安德烈•巴贊、喬治•薩杜爾、亨利•朗格盧瓦、特呂弗……他們曾改寫瞭電影史,並非因為他們在特定時代擔負瞭某個身份,更因為他們對電影有著共同的熱愛和癡迷,這獨特的熱愛和癡迷就是“迷影”(cinéphilie)。
蘇珊•桑塔格說:“電影是一場聖戰,電影是一種世界觀。喜愛詩歌、歌劇和舞蹈的人心中不僅有詩歌、歌劇和舞蹈,但影迷會認為電影是他們的唯一。電影包容一切——他們的確做到這一點,電影既是藝術,也是生活。”迷影是一種精神,一種對電影的熱愛、信仰和忠誠,如果沒有對電影的愛,就沒有電影的曆史。
本書作者根據旅法多年積纍的大量第一手資料,講述瞭“迷影”如何改變瞭電影和電影文化的曆史,從1895年電影的誕生到傳奇雜誌《電影手冊》,從因癡迷電影而破産的喬治•梅裏愛到電影理論傢安德烈•巴贊與薩特的論戰,從1950年代的“作者論”到1968年的“朗格盧瓦事件”……作者從“迷影情結”衍生的理論話語和美學話語角度觸發,對“上鏡頭理論”、“攝影機筆論”、“作者論”等電影理論史上諸多重要話題的話語背景進行瞭清理,文筆生動又不失嚴謹,是電影愛好者、電影專業學生不可多得的必讀佳作。
發表於2024-12-22
迷影文化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第79屆奧斯卡頒奬禮上,年事已高的馬丁斯科塞斯終憑藉《無間行者》拿到瞭遲來的奧斯卡最佳導演,功德圓滿。五年後的2011年,這位學院派電影大師放棄瞭擅長的意大利黑幫片題材,選擇從兒童的視角給電影寫一封情書,《雨果》的故事感動瞭無數影迷。年過古稀的斯科斯賽藉此片...
評分題目起大瞭。『法國迷影文化史』還差不多。 切入點很特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在想會不會有點牽強,看完瞭覺得這些不同領域的人物確實都是因為迷影而聯係起來的。 達內的那一章和我的知識麵相距甚遠,看著費勁。 要不是因為法國人對於理論,思辨,定義的熱愛,我也很難想到其他...
評分迷影淺說 文:舒琪 「迷影人」(Cinephile)過去在香港一般被稱為「影癡」。這詞嚴格來說不算是翻譯,因為它本身早就存在,較屬最接近的對等詞。情感上,我會比較喜歡這個叫法,因為「癡」字本身帶有病患者的意思,但卻是介乎清醒/理智與迷糊的狀態之間,並有種義無反顧的意...
評分本書中規中矩,筆尖也留有作者風骨,通俗平易中悄悄灌入人文知識和專業背景。第一個導演——梅裏愛(後來2013年,有部叫作《雨果》的電影紀念他),第一個影評人——德呂剋,電影的教堂——朗格盧瓦的法國電影資料館,電影的傳教士——安德烈·巴贊,新浪潮的旗手——特呂...
評分圖書標籤: 電影 李洋 電影理論 文化 大旗虎皮 文化史 電影書 文藝理論
怎麼說?很多東西沒說清楚,邏輯同樣不大清楚。其實就是心沒用到,且不好看。應該去看看新星的《日本AV影像史》,那纔是認真做“史”的節奏。
評分國內確實太缺法國批評界的介紹,而法國影評界又是足以做好多篇博士論文的領域。因此,此書從拓展視野,選題上看,功勞極大。但是寫作方式,或因對象是雜誌觀眾,過於主題先行,筆調有矯作托大之嫌。
評分仿佛在看公眾號
評分李洋老師用激情順暢的語言描述著曆史上迷影者的激情,讀下來痛快極瞭,自己的電影神經也被挑撥的異常興奮。不過從書寫角度來說,稱之為“法國”迷影文化史更為恰當。
評分長見識瞭,轉!不轉不是電影人。
迷影文化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