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y Gutting,美国圣母大学哲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当代法国哲学、科学哲学以及宗教哲学。著有《20世纪法国哲学》(2001)、《实用自由主义与对现代性的批评》(1998)、《米歇尔·福柯的科学理笥考古学》(1989)、《宗教信仰与宗教怀疑主义》(1982)等;编有《剑桥福柯指南》(1994)。
王育平,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从美学到惩罚体系,从疯癫与文明到尼采与先锋思想,福柯的作品对20世纪晚期的现代思想影响深远。然而,在涉及面广与影响力强的同时,这些作品也以晦涩难读著称。
本书为福柯的作品提供了可信的导读,这些作品涉及文学、政治、历史、哲学等广泛领域;同时,作者加里·古廷还探究了一些关键主题,这些主题在福柯深入研究身份、知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等领域时,曾让他甚为着迷。
“至于说是什么激发着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希望在某些人看来这一简单答案本身就足够了。这个答案就是好奇心,这是指任何情况下都值得我们带一点固执地听从其驱使得好奇心:它不是那种竭力吸收供人认识的东西的好奇心,而是那种能使我们超越自我的好奇心。说穿了,对知识的热...
书虽小,却干货十足。对于福柯不仅浮于“介绍”的层次,而是沿承了一切优秀理论家应有的批判性精神,就事论事地既分析了福氏诸多经典作品,又提供了自己的视角。从这一角度而言,法国人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以自己的所为所著成就了诸多学者。以学科/研究领域为切入点,显得较为清晰,读者读之也有重点。(当然,对于这样一位理论巨擘而言,我们怎么来分类进行分析,都会遗漏很多大有益处的元素,此诚乃遗憾)。从《罪与罚》这一部分开始,我体会到了阅读学术性作品的至乐 —— 我已许久没有这种感觉,而找回这种感觉的确非常幸福。其后的部分读的异常畅快,又让我拾起了阅读《规训与惩戒》,《性经验史》乃至边沁的相关著作的冲动,也让我想起自己当时撰写论文时候的幸福感。
评分对这本书最好的评价大概就是:与它相比,米勒的《生死爱欲》简直就是传纪作家学力匮乏的显例。。。
评分读完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中论及福柯思想的章节,紧接着再读这本关于福柯的小册子,两本书读下来,对福柯的思想的确有了一个全景式的大致了解。接下来就想找他的原著过来读读,最想读的是《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和《性史》。
评分福柯真是伟大啊,即使中文翻译及二道转述也不能减弱他的反叛精神,能从微观视角对人类思考方式进行考察体现出的恢弘感,以及对伦理和政治、历史和哲学的融汇思考。有空再看一遍英文啦~
评分对这本书最好的评价大概就是:与它相比,米勒的《生死爱欲》简直就是传纪作家学力匮乏的显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