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时到这种程度,以至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他在创造了深刻反映启蒙精神的批判哲学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是启蒙运动”这一至今还吸引着哲学家的问题;他一生中只有一次离家到一个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经历,便他却像一个阅历丰富的旅行家那样,在人类学著作中对各国风土人情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观却被普鲁士政论指责为“歪曲蔑视《圣经》和基督教的基本学说”。康德是卢梭的崇拜者,他与卢梭一样,是一个平民哲学家。他说:“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我曾经相信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后,康德成了青年学生向往的导师,政府也不断向他咨询各种问题,但为了捍卫思想自由,他不顾政府的禁令,在退休之后发表了《学院之争》(1798),继续讨论宗教问题。
人们为常说,康德的生平就是他的著作。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或A版,1781;第三版或B版,1787)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1785)、《实践理性批判》(1788)、《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1793)和《道德形而上学》(1797)等。他的《判断力批判》是一部内容特殊的著作,其中关于审美判断和目的性判断的论述可以解释为联系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媒介,也可解释为前两部批判的补充。
发表于2024-12-22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一老友力荐的小书,看了一遍又一遍。虽说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容易受到各中抨击,如民族主义,女权主义等等,但行文如此流畅华丽的小书,真让人不忍思考,只想接受。 这本并没有传说中康德的艰涩,康德了得! 译文中的精品!
评分《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康德于1763年撰写的一篇长文,次年在哥尼斯堡作为单行本出版,全书有如颗颗珍珠连缀而成的一捧项链,璀璨灵动,流光溢彩,读来令人不肯释手。本书一改人们对康德逻辑严谨但陈词乏味的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康德对人性的精密入微的观察和描绘。若感慨...
评分一个女性像是达西埃那样地满脑子都是希腊文,或者像是夏德莱伯爵夫人那样,对力学上的基本对抗性进行研究,简直就可以因此长出胡须来了,……[p.30] 以上这段话并不是出自某知名“厌女症”之口,而是哲学家康德在1763年的长文《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中写下的。看过这些文字之后,...
评分我给四星。一般来说我给五星的情况是,这部作品高能的地方太多了,或者是这部作品有着教科书式的威严却又有别具一格的特点。但倘若是一本纯粹的教科书或者是顶级的学术内容,作为我的学习资料,我往往不对其打分,也不会没事找事地上豆瓣对教科书写书评。 而我打四星的情况是,...
评分很有意思的小册子。 康德在第一章对优美和崇高进行了区分,这种区别是从审美情趣上来界定的,但更可以推衍到艺术、道德等各种领域。在第二章他将这两种品质界定在两性关系上,女性是优美的,男性是崇高的,这种界定依然带有其时代特有的烙痕,毕竟我更同意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
图书标签: 康德 哲学 美学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德国 西方哲学 商务印书馆 何兆武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之外唯一的一篇美学著作。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风格、人格与若干重要思路。书中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优美与崇高的对立与统一,一是强调美的主观性。
.........大哥你在搞什么
评分按今天看康德不但直男癌还是种族歧视。= =
评分喷子和哲学家只有一线之隔。
评分即使伟大如康德,同样也有随时间推移而腐烂的作品。这本书的第三章充斥着性别刻板印象,而第四章则遍布基于所谓种族和“民族性”而产生的刻板印象。更致命的是,第三章和第四章只是康德某一理论在应用时的两个不成功个案吗?还是说整本书的全部框架都是建立在片面的观察、易变易朽的事实、随心所欲的贴标签和刻板印象之上的?
评分第一节正面论述优美与崇高的性质。第二节是谈这两种美感在人性中的一般表现及其特征,第三节论两性之美的不同,第四节论不同的民族性。美感不是快感但也不是思辨原则所推导出来的结论。它虽不是这两者,然而它却是可以培养的,并且是和德行相联系的。美感可以培养,也就意味着人性可以改善提高,这种人性论就和已往大多数人性论有根本的不同了。已往的人性论大多把人性看成某种给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到了康德这里,本性难移被转换成了本性可移;本性不但可移,而且应移。这些见解表现出作为启蒙运动代表之一的康德本人的精神面貌。但康德并非无视人性中的丑恶面,他承认真正能做到高度德行和美的统一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人。尽管大多数人都从自利出发,然而冥冥之中却有无形的力在推动着这一切,趋向一个目的。康德称此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