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形態史觀·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文化形態史觀·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雷海宗,中國著名曆史學傢。他終身緻力於中國曆史和世界曆史、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教學事業和研究工作,以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自成體係著稱。雷海宗自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學成迴國後,一直在南京中央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和天津南開大學任教,1962年去世。

林同濟(1906-1980),福建福州人,“戰國策派”主要代錶人物。著有天地之間。 林同濟超越瞭專傢範疇,他毫不掩飾自己對國傢、民族、文明的熱愛認同。

出版者:吉林齣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雷海宗
出品人:
頁數:405
译者:2015年2月第2版 定價52元
出版時間:2010-10
價格:46.00元
裝幀:平
isbn號碼:9787546338873
叢書系列:民國學術叢刊
圖書標籤:
  • 曆史 
  • 雷海宗 
  • 林同濟 
  • 戰國策學派 
  • 文化 
  • 文化史 
  • 中國 
  • 經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主要內容寫成於1930年代,作者對中國古代兵製尤為關注。作者認為,戰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未能對中原構成大的威脅,原因在於中原各諸侯國不僅平民當兵,富人、貴族也當兵,近於全民皆兵,軍隊素質高、戰鬥力強;而自漢代以後,軍隊多由流民組成,戰鬥力明顯下降,所以不斷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作者推崇文武兼備,認為武德使人坦白光明,而文德之畸形發展會導緻中國社會走嚮病態。本書版本采用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理想的人格是“文武兼備” ——蠹魚筆記(12) □/徐強 凡在社會占有地位的人,必須都是文武兼備、名副其實的真君子。非等此點達到,傳統社會的虛僞汙濁不能洗清。(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蠹魚案】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瞭這麼一個故事:“有兩塾師鄰村居...  

評分

“春鞦大義”代錶瞭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可貴精神,能辨是非、知善惡、分正邪。也正是在春鞦時期,士大夫中齣現瞭很多磊落君子,以種種弘揚大義的行為流芳百世。 為什麼春鞦時代多君子?這裏麵含有深層次的文化原因。雷海宗在《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一書中,對中國兵製演變和傢族、...  

評分

武德不興是中國兩韆年來去不掉的頑疾。武德不興的直接原因是貴族階層對當兵的義務的放棄。本書將中華文化的弊端,歸結為缺乏尚武精神,似非厚誣。但作者自己也說過,每個時代對過去曆史的總結,都是為現實服務的。30年代的中國屈摺於列強的淫威之下,自然是奢談文治而獨唱武功...  

評分

不讀此書,不知道史學的分期具有如此重要意義。傳統唯物史觀挾馬列意識形態以自重,對中國曆史強行開闢原始-奴隸-封建-資本-初社共等五階段,緻使中國傳統麵目模糊,滋生由於認知障礙而來的是非觀,即,支持現代即一概否定傳統,反對現代則一概肯定傳統。這裏曆史單綫進...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在美留學5年,獲哲學博士後迴國任教。此文大概寫與1937年抗戰時期。針對當時社會的“好男不當兵”思想,作者提倡尚武精神。“文武兼備的人有比較坦白光明的人格,兼文武的社會也是坦白光明的社會。這是武德的特性。中國社會是畸形發展的文德的産物。虛僞,欺詐,隻知使用心機。“ 還真是說中瞭作者後來的遭遇。

评分

古典貴族時代文武兼修,民強兵強。到戰國,貴族鏟除,全民皆兵,越來越厭兵,再到帝製時代,徵兵改募兵,兵的構成已經離不開流民、罪囚、外族。

评分

作者在美留學5年,獲哲學博士後迴國任教。此文大概寫與1937年抗戰時期。針對當時社會的“好男不當兵”思想,作者提倡尚武精神。“文武兼備的人有比較坦白光明的人格,兼文武的社會也是坦白光明的社會。這是武德的特性。中國社會是畸形發展的文德的産物。虛僞,欺詐,隻知使用心機。“ 還真是說中瞭作者後來的遭遇。

评分

劉仲敬的前身 斯賓格勒在東土的繼承者

评分

古典貴族時代文武兼修,民強兵強。到戰國,貴族鏟除,全民皆兵,越來越厭兵,再到帝製時代,徵兵改募兵,兵的構成已經離不開流民、罪囚、外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