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发表于2025-02-08
呼兰河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萧红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就像她的名字。 “萧”,有秋天的感觉,寂寞、悲凉。萧红的文字读来总是让人觉得有很深很深的寂寞感。但是这种寂寞绝不是声嘶力竭地喊出来的。相反,萧红表达寂寞悲哀之类的感情一直相当克制,她只用很淡很淡的语气言说寂寞和悲哀,又沉静又温软...
评分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香港完成了追忆童年时光的《呼兰河传》。当时是南国的严冬,可究竟不比萧红的故乡黑龙江呼兰河城。萧红在《呼兰河传》的开头写道: 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
评分小时,祖父对她说:“快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而她说:“‘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当七十年前的萧红在香港回望遥远的故乡,我相信她是寂寞的。读《呼兰河传》,我看到的,是一个寂寞的女子在与她曾经美好的时光道别,思念遥远的呼兰河城,记起满城的寂寞和荒...
评分本来是想通过这本书讲讲我的童年的,结果一时脑子糊了,组织不起来语言了。 那就先说说萧红。一个一生坎坷、漂泊流离的女人。她在散文里描绘的所经历过的饥饿、寒冷、窘迫,会把人看得心惊胆战。 三十多岁病逝在异乡。她这辈子经历的凄风苦雨终究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 童年...
评分萧红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就像她的名字。 “萧”,有秋天的感觉,寂寞、悲凉。萧红的文字读来总是让人觉得有很深很深的寂寞感。但是这种寂寞绝不是声嘶力竭地喊出来的。相反,萧红表达寂寞悲哀之类的感情一直相当克制,她只用很淡很淡的语气言说寂寞和悲哀,又沉静又温软...
图书标签: 萧红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 童年 中国 成长 近现代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1940年写于香港。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呼兰河传》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7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它不属于纯粹的乡土文学,也不属于纯粹的左派文学,有讽刺,有幽默,有反省国民性的一面,也有真实记录生活的一面。就像一个黑白的纪录片,间或夹杂着和祖父在小花园玩耍的彩色画面。 它是回忆童年的散文小说,既有寂寞和伤感,又不纯粹是寂寞和伤感。因为她的笔触和思维,要比这个,大得多,高得多,高大到与天地一起,与自然和生命相融。 在这本奇特的小说里,萧红以她幽默而富韵律感的天才笔触、明快而万物有灵的童谣风格,造就了一部“回忆式”文学的巅峰之作。
挺淡的,不太喜欢这种风格,可能白话文刚开始,还是写小时候事原因,有点想小朋作文。还网上了解一下什么是团圆媳妇,大神二神出马。
评分很多人都说本书充满着萧红的悲凉心境,但我觉得除了悲凉还有很多其他的情愫。比如欢快、喜悦、不解、可笑…萧红用记忆用一个孩子的眼光去记录自己的生养地,属于他和祖父的后花园,一切都和我们的生活是一样的,有悲伤也有愤怒也有无奈和绝望,更重要的还有快乐。所以,生活都是一样的,事情是没有情感的,只是回过头去看的人带了很多的感情在回忆。另,小团圆媳妇死时整书达到悲愤的高潮,悲到可笑。冯歪嘴子经历悲伤困苦,人们都用绝望的眼光看他时他还在温暖坚强的继续生活,是一抹亮色。不愿我们的记忆美好,只愿它完整,且深刻。
评分不朽的画卷
评分惹祸精
评分惹祸精
呼兰河传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