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沁,199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96和2001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本书被美国历史研究学会授予2007年度费正清奖,被评为东亚现代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
在本书中,林郁沁围绕着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她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林郁沁的写作沿袭近代史学研究中“小切口大视角”的方式,通过一个看似单一的事件,分析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百态。孔飞力的《叫魂》、艾约博《以竹为生》、曼素恩《张门才女》都是这种方式。 这个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疑点,1935年,施剑翘(1905—1979)刺杀孙传芳,理由是施的父...
评分 评分读了《施剑翘复仇案》这本书后,才得知军阀孙传芳被施剑翘经过长达十年的精心策划射杀在佛堂上。同时从书中也得知,另一个军阀,外号狗肉将军的张宗昌也被为了报私仇所刺杀,两个杀人法的下场一样,经过审判蹲了几年班房后都得到了政府的特赦,获得自由身;抗日战争时期...
评分张晓波/国家财经周刊 1935年11月13日,女刺客施剑翘于天津居士林佛堂枪杀原直系军阀首领孙传芳。该案行刺过程,极具传奇色彩。 据事后媒体报道,1935年秋,施剑翘发现杀父仇人孙传芳是天津南马路清修院居士林的理事长。为弄清孙传芳行踪,施剑翘数次造访居士林,最终决定在...
评分8.5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影响 本书大致讲述施剑翘(及其幕后势力)通过利用舆论 产生公众同情 公众同情影响法官 法官被迫考虑民意(“情”和“礼”是否能影响审判结果的减刑因素?)并且政府产生了关注 政府通过赦免回应了大众同情 从而规训社会并党化司法领域(并...
这书给来借古讽今还差不多,主要说的是舆论与司法的纠葛。但作者的传播学知识不是很够,而叙事更缺乏孔飞力、史景迁他们的美感。所以,只是梳理下一下材料而已,对当时的舆论场、政治场的穿透力都远远不够。只要蒋方舟这种外行文艺青年喜欢瞎推荐。
评分历史地描述了一个以情感为中心的都市群体是如何从30年代的媒体事件中获得巨大的道德力量的,文字流畅好读,但是总体感觉还是她找到了一个好的case(或者这也是功力啊!)作者06年还来过复旦,下一本关于制造现代性的书也很期待。
评分今之张扣扣,昔之施剑翘。
评分资料收集的非常全,叙述分析条例分明。但是把着眼点放在公众同情上降低了这个题目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评分今之张扣扣,昔之施剑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