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勇,男,1978年生,河南濮阳人。早年师从韩镜清先生研习唯识学,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同年考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语系,是从段晴教授学习梵语和佛教文献,并于2005年和2009年分获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南亚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梵语写本与佛教哲学文献。
发表于2025-04-18
中论颂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下面是一些毫无用处与价值的玄想。 “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这大概是每个用过“教材”学“中国哲学史”的人都听过的话。这在传统范式中的“六家七宗”或罗什所开之“般若学”中,似乎十分通顺(当然,这个范式,其实专业学者原来越少用了,但对半专业的人似乎是“常识”)。而“...
评分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大约活跃于公 元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间,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伟大论师,也因此成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的祖师。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
评分龙树菩萨,又译龙猛、龙胜,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誉为“第二代释迦”,大约活跃于公 元一五〇年至二五〇年之间,他首先开创空性的中观学说,肇大乘佛教思想之先河。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第一位伟大论师,也因此成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的祖师。龙树菩萨是大乘佛教史上的第一位...
评分有个疑问,请教一下大家。中论颂第二品,行动在正行处不成立,因为正行已经有行动才称为正行处。那如果说正行处已有的行动 就是 “行动在哪发生”这个问题中的行动,这样不行吗? 顺便在问一个,更有难度的,用龙树的归谬公式来归谬一下方的圆。 用行走者举例! 行走者是存在的...
评分有个疑问,请教一下大家。中论颂第二品,行动在正行处不成立,因为正行已经有行动才称为正行处。那如果说正行处已有的行动 就是 “行动在哪发生”这个问题中的行动,这样不行吗? 顺便在问一个,更有难度的,用龙树的归谬公式来归谬一下方的圆。 用行走者举例! 行走者是存在的...
图书标签: 佛学 佛教 龙树 宗教 中观 梵语 梵文 逻辑
《中论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主要内容:《中论颂》是公元二三世纪时印度论师龙树的代表作,是大乘佛教的义理基石。该论上承般若经,下启中观派,阐述“一切皆空”的思想体系,主张一切存在唯是名言而无对应自体。这一思想不仅影响了后世所有的佛教宗派,在人类思想史上也独树一帜。
5世纪初鸠摩罗什将青目释《中论》译汉,对中国佛教的义理研习和宗派沿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龙树由此被誉为“八宗共祖”。
《中论颂: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梵藏本以及什译于一处,力求汇校善本并吸取学界研究成果。书中附上笔者直接译自梵文的现代汉语译注,并在每一品的开头添设“导读”以疏通文义,希望能为有志研习《中论》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唯识学者对中观的解读
评分等《佛护释》
评分叶老师的论证过程逻辑融贯,作为唯识论著能自圆其说;但明贤法师的批驳,特别是引用肇论的批驳也在中观见上成立。有几处翻译上的细节,比如缘生和缘生法,是叶立论的关键,要注意。
评分空性=无自性性
评分三体合一校勘译文准确。论颂,义理深奥层层递进是为大乘根本!
中论颂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