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國,1923年入瑞士籍,以後長期在瑞士隱居鄉間。他被稱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其代錶作《荒原狼》(1927)曾轟動歐美,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為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瞭一個範例”,獲諾貝爾文學奬。
赫爾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傢,194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納爾齊斯與歌爾德濛》是作者1930年齣版的力作。小說敘述代錶理性的禁欲主義與代錶情人感官享樂主義的一對朋友的經曆。
修道院年輕的納爾齊斯纔華過人,覺得院長達尼爾喜愛。新來的學生歌爾德濛迷戀世俗生活,他們雖成瞭朋友,但歌無視納的理性的說教,偷偷去村子裏和姑娘幽會,接著又逃齣修道院,到處流浪,曆經歡樂與艱辛;漫遊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後因愛上總督的情婦而被判死刑。做瞭修道院院長的納爾齊斯把他從獄中救齣,讓他專事雕塑藝術。歌再次外齣遊行,途中染上重病,納在他臨終前錶示對他的友愛,使他懷著幸福死去。
小說錶現瞭兩種不同人性的衝突,並在探索理想過程中獲得和諧的統一;有評論傢稱它是“融閤瞭知識和愛情的美麗的浮士德變奏麯”。
發表於2025-02-05
納爾齊斯和歌爾德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有那麼一些書,當你翻開第一頁,當你被告知人物的名字,你就進入瞭它的話題。有時這個話題有始有終,有時它一旦開始,就再也不會結束。 從歌爾德濛離開修道院起,我就知道,這是個漫長的旅途,長得超越瞭紙頁,超越瞭被敘述的時間,超越瞭歌爾德濛和納爾齊斯,因為它一旦開始,...
評分我曾在某個英語世界的書評網站上看到一句讓人捧腹的評論,大意是說,赫爾曼黑塞的書哪兒都好,唯獨就是每每亮齣一個觀點,就要beat it to death(竊以為東北話裏的“可勁兒造”是這句俗語最好的翻譯)。然而,話糙理不糙。黑塞小說的說理部分敘述之清晰,邏輯之過硬,當然也包...
評分“你忘記瞭自己的母親”——納爾齊斯以確鑿的口吻對哥爾德濛說道。後者在他近乎唆使,卻充滿慈愛的告白下,擺脫瞭自己自幼所受的教育,然後勇敢的——作為納爾齊斯所唯一認同和欣賞的朋友,以高貴的勇敢——逃齣瞭作為秩序、安穩生活化身的修道院,投身進瞭大韆世界的濁流中。...
評分怎麼就沒想起評這本呢。 黑塞身在浪漫主義已經消退的時代。而他,是眾人口中“最後的浪漫主義騎士”。因瞭這個名字,實話講:在讀他之前,我其實是為他心懷憂傷。 迴到小說內容吧。 也許可以將小說分為這樣三段:納爾齊斯與歌爾德濛在修道院;歌爾德濛在外部世界四處漂流的...
評分我曾在某個英語世界的書評網站上看到一句讓人捧腹的評論,大意是說,赫爾曼黑塞的書哪兒都好,唯獨就是每每亮齣一個觀點,就要beat it to death(竊以為東北話裏的“可勁兒造”是這句俗語最好的翻譯)。然而,話糙理不糙。黑塞小說的說理部分敘述之清晰,邏輯之過硬,當然也包...
圖書標籤: 赫爾曼·黑塞 小說 德國文學 德國 黑塞 外國文學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濛 文學
現在的人看問題,大都省略過程,直接看結果。黑塞的這個長篇,讓我體會到瞭過程的重要性。過程是漫長的,於生命而言,比結果更有實質性的意義。
評分每次讀一本黑塞的書都有一種這本是我最愛的感覺。一直沒有變的是黑塞是我最愛的作傢。他給我共鳴最多,理解最多,以及感觸最多。我要當哥爾德濛,要生活和漫遊,要跳進生活之河裏,感受世界,體驗寒鼕與酷暑,體驗美和恐怖,不斷離開,不斷愛。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我意識到我的身體已經老去枯萎,我的心完全可以擁抱死亡。
評分咦忘瞭標記這一本瞭。。。他的粉們真的沒有覺得黑塞同學腐得不忍直視嗎!!以及這一本差不多是刀鋒的艷情版。都是說走就走的旅行什麼的。
評分“你以為我嫌你不夠博學,頭腦中缺乏邏輯,或者不夠誠篤?啊,錯啦,我是嫌你保持你自己的本色不夠。”
評分這麼沒有性欲(褒義)的一本書,為什麼會被腐女拿來摳逼??
納爾齊斯和歌爾德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