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
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他的旅游文学写作之路。
海斯勒散见于各大杂志的旅游文学作品,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发表于2025-02-07
江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一、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它的内容一点概念也没有,在我的想象里,它大概是本游记,也可能是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文化层面的评论集。我完全没想到,它其实只是作者在涪陵的两年教书生涯的生活记录而已。 这多少让我有点失望。并不是这种形式有什么问题,只是它实在是太「容...
评分昨晚在一个狠文艺的书店里遇见了何伟的《江城》,说实话我没想到这本书居然获准在大陆出版。而让我惭愧万分的是,当我买回家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这是它自2012年2月出版以来的第四次加印,我买的是第7万册到第10万册中的一本---如果再刷半年微博,估计我连第五版都会错过了。...
评分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感受有点奇怪,因为我感觉到自己的思路明显是和Peter站在一边的。简单的说,我在他的书看到了以前的自己,而现在的我一直用一种带有西方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去审视过去的,包括以前的教育和在这个教育体制下产生的我。虽然我并不来自四川,但是书里面提到的...
评分他在具有虔诚信仰的家庭中长大,他具有虔诚的信仰。他在大学里学文学,他痛恨文学被可怕的教育体制和文学评论撕裂和肢解,失去了原来的优美。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但是在此之前,他想看看遥远的国度,也想为了他的信仰做一些工作。于是他选择作为一个志愿者,登上了去...
评分尽管一开始就知道这本书不是死板的社会学研究或自以为是的个人游记,但还是没想到会这么好,好到在我整个看的过程中,心始终是沉着的。心沉不沉,几乎成了我判别东西好坏的唯一标准了。比如随便刷一下微信朋友圈,你都能找到一千篇胡扯中国社会的文章,一般都无需看内容,标题...
图书标签: 纪实中国 纪实 何伟 中国 旅行 随笔 社会 美国@Peter_Hessler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漫涨升爬的江水刻度,像十年二十年时间一样,淹没了一座城市和无数记忆。许多年后回想起何伟的文字,总记得那些努力生活,为了走到外面世界的国人。
评分爱,宽容,自省。
评分《江城》是近期读过的最美好的书了,想不出怎么形容,只好去赞美!另外也向译者李雪顺致敬,这也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好的翻译!顺便说一句,某出版公司高管大赞通过买榜引导大众,信奉烂书买榜一样能够制造畅销品种。说实话,如果某天这真成为决定出版企业生死的黄金营销法则,我就不在出版营销圈混了。
评分4.5;噤若寒蝉的今日只能惊叹真敢写,遍布槽点(没法提,建议能读且读之),对比一下这本书当初和现在的命运就能辨识出风向标。本书如揽镜自照,长年生活在此中环境中的人很可能已熟稔到麻木不自知,而外来者的客观叙述却让我们无比尴尬地窥见镜像。国人淡漠又热情、狭隘又宽容、自私又务实的复杂性被描摹得中肯切实,看客心理从未缺席,听任命运安排很难界定究竟是自身选择还是民族特性;既对公共事务/政治缺乏关注,但日常却始终被政治空气萦绕;对大部分事务的观念惊人同一,思维模式机械,与教育制度高度单一化&政治化不无关系。大量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的误解与偏见,幸而作者始终抱着幽默和乐观去拥抱这座江边小城,这条有生命力而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河流,对时代剧变中的中国,他勉力做到客观而尊重,殊为不易。
评分封面低像素图片加无脑PS 张志全你在砸牌子么……
江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