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字仲衡。后以名字难认,改今名。1909年1月生于河北香河一农家。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予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自20世纪80年代始,十馀年间,相继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文言常识》《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发表于2025-01-02
负暄琐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张老的这本书让我想到了叶兆言的《杂花生树》,虽然两人学识经历、人生历程不尽相同,但无论是自己亲历还是从父辈处得来的耳濡目染,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一种触摸历史的沧桑!
评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位新作家,他的名字叫张中行。首先是在报纸上,然后是在刊物上,经常能见到他的作品,谈人、谈事、谈文物、谈作文、文字淡雅如水,朴实无华,却又悄悄透着那么一股子隽永,令人回味不已。不久,书店连续出现了张中行的几本著作《负暄琐话》,《...
评分《负暄琐话》我是求了很久,都不曾得其一睹的。曾到深圳书城查询,工作人员告诉我已经许久不曾有张老的这本册子售卖,唯剩《顺生论》还有售,惋惜之余,很是不甘。终于得助于深圳大学的周小姐,帮我从其深圳大学图书馆借到黑龙江出版社89年9月版,才得偿所愿。这里再次感谢周小...
评分里面的文章读过多遍,记人记事,多是亲历。 张先生的这本书给我开了一扇窗,顺着他的文章,你发现张先生的学识渊博,同时发现自己的荒疏与无知。 张先生的文章平淡充实,值得反复诵读。书中所记人物,各有性格,张老娓娓道来。 本书虽然名为琐话,作者也说不过篱下闲谈,内涵的...
评分人有了些年纪,就会怀旧。那些志同道合的老友,不敢去询问他们的消息,生怕换回一纸讣告。想起我家糖包提起过他的祖父,老爷子在世时很规律的和老战友们通信,若得回信便好,若无回信,绝不再询问近况。老爷子们颇有点“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的惆怅。张先生的《...
图书标签: 张中行 随笔 散文随笔 文学 民国文人 旧人旧事 散文 记忆
张中行先生所著“负暄”三种(《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是其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陆续面世的三本散文集。所记多为旧人旧事。记人,则既有如雷贯耳的大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奇人异士;记事,则既映出历史的嬗变与物事的变迁,又不乏爱砚与爱螳螂的抒怀短章。文中处处体现着张老的卓识与深情,轻松中寓严肃,幽默中带泪水。用冲淡隽永的笔触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被誉为今世的《世说新语》。读来如行去流水,文字清淡却回味悠长。
张老爷子的文笔很凝练,各种故事和人都说得透彻,短小的篇幅里蕴含着种种深情——对师友,对故人,对记忆。读完这书的时候,需要负暄取暖的冬天已然要过去了,但这琐话却不会被忘记。
评分等人的间隙,重读了一遍中华新版。说起来,张老的书一出手便近乎绝唱,后来步韵者都远远不及那么干净、疏朗。
评分怎么说呢,写的挺好,但是读了一半不想看了
评分怎么说呢,写的挺好,但是读了一半不想看了
评分洗尽铅华的文字让人一捧到手里就要倒吸一口凉气,读起来实在是太爽快了,讲人讲吃讲北大都是在为一个远去的时代留一点还能追索的影子,所以这书不仅仅是好看,而且是珍贵。
负暄琐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