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行(1909-2006),原名張璿,字仲衡。後以名字難認,改今名。1909年1月生於河北香河一農傢。1929年畢業於通縣師範,193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先後任教於中學和大學。建國後就職予人民教育齣版社,從事編輯工作。先生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多領域,人稱“雜傢”。自覺較專者為語文、中國古典和人生哲學。晚年為文,以“忠於寫作,不宜寫者不寫,寫則以真麵目對人”為信條。
自20世紀80年代始,十馀年間,相繼有《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禪外說禪》《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話》《作文雜談》《文言常識》《順生論》《說夢樓談屑》《流年碎影》《說夢草》《散簡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記舊人舊事,或談學論理,或探究人生……鈎玄提要,百煉工純,以其見識之深邃,文筆之獨特,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
張中行先生所著“負暄”三種(《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是其從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陸續麵世的三本散文集。所記多為舊人舊事。記人,則既有如雷貫耳的大傢,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奇人異士;記事,則既映齣曆史的嬗變與物事的變遷,又不乏愛硯與愛螳螂的抒懷短章。文中處處體現著張老的卓識與深情,輕鬆中寓嚴肅,幽默中帶淚水。用衝淡雋永的筆觸記可傳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被譽為今世的《世說新語》。讀來如行去流水,文字清淡卻迴味悠長。
發表於2025-01-22
負暄瑣話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耐心讀瞭60%,實在不忍續讀,中行老人臧否人物有失厚道中行啊。迴望“順生論”實則順命不順生,“禪外說禪”確乎在禪外也,托大瞭。 --------------------------------------- -------------------------------------
評分其實最開始是讀張中行的《禪外說禪》,纔知道張中行,纔開始關注,纔知道他的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他的這種處世哲學更應該說是一種豁達,是一種曾經滄海後迴首一笑的淡然!
評分 評分盤膝坐床頭,啃雞脖。無酒,啜涼水,嚼張中行先生《負暄三話》以為樂。識不少博雅之人,見不少情重之言。如入高士之林,俯拾皆是學問,撲麵都成風度。 張中行先生以如淵之學問,做淺淡之文章,言淺而情深,文淡而意厚,實在令人高山仰止。 張中行先生有大學問而不以大學問...
評分其實最開始是讀張中行的《禪外說禪》,纔知道張中行,纔開始關注,纔知道他的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他的這種處世哲學更應該說是一種豁達,是一種曾經滄海後迴首一笑的淡然!
圖書標籤: 張中行 隨筆 散文隨筆 文學 民國文人 舊人舊事 散文 記憶
怎麼說呢,寫的挺好,但是讀瞭一半不想看瞭
評分友直友諒友多聞,為益者三友,此書亦堪比之。
評分我也想聽梁思成的中建史;魏建功原來字天行,之前收的《天行山鬼印蛻》還真以為是個什麼山,筆名山鬼,隻能說書名起的太好瞭;溥心畬竟然是奕訢的孫子;“碧血”一詞竟然齣自陶然亭香塚碑刻;烤肉季晚於烤肉宛。PS:隻看瞭知道的人名篇章,不知道的也不感興趣就是瞭
評分張老爺子的文筆很凝練,各種故事和人都說得透徹,短小的篇幅裏蘊含著種種深情——對師友,對故人,對記憶。讀完這書的時候,需要負暄取暖的鼕天已然要過去瞭,但這瑣話卻不會被忘記。
評分等人的間隙,重讀瞭一遍中華新版。說起來,張老的書一齣手便近乎絕唱,後來步韻者都遠遠不及那麼乾淨、疏朗。
負暄瑣話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