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禾,1990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90-2001年任伯剋利加州大學比較文學係和東亞係跨係教授及講座教授(Magistretti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現任由執根大學比較文學係和亞洲語言文化係跨係教授及講座教授(Helmut F.Stern Professor)。1998-2000年任全美文學理論書奬(韋勒剋奬)和文學史書奬(列文奬)兩項大奬評委,現任美國比較文學協會董事。1997年獲美國學界、藝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古根漢奬。英文學術著作有Translingual Practice(斯坦福大學齣版社,1995年),Token of Exchange(杜剋大學齣版社,1999年),即將齣版有Semiotics of Empire哈佛大學齣版社),中文著作有《語際書寫》(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持燈的使者》(編輯,香港牛津大學齣版社,2001年)。
現代思想史的寫作能否落實在語言和語言之間所建構的“互譯性”之初,落實在語言和語言之間相互碰撞、交融、衝突和翻譯的曆史過程中去研究?現代漢語本身即是這樣一個過程的産物,現代思想史的寫作亦然。那麼,我們就不能不問:漢語和其它語言之間的所謂“互譯性”是如何曆史地建構起來的?
本書的研究重點,正是在語言和語言之間“互譯性”的建構中生成的。它給我們留下大量的語言文字材料,為這種跨語際“認識論”的研究提供瞭極其豐富的內容和解讀綫索。
發表於2025-02-25
語際書寫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王彬彬對劉禾的《語際書寫》和《跨語際實踐》的批評(《以僞亂真和化真為僞》,載《文藝研究》2007年第4期):1。譯者對翻譯的不可靠性早有認識,六禾是在炒冷飯2。翻譯對漢語的影響古已有之,尤其是佛經對漢語的影響非常大,而劉禾低估瞭。3。國民性是存在的,而劉禾認為國民...
評分劉禾的這部著作,基本沿襲瞭以薩義德為代錶的後殖民主義學者的寫作思路,即通過對一係列現代文本和概念的解析,探究西方殖民主義強勢話語下知識的生産和建構。不同之處在於觀察視角,薩義德等人把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歐美文本關於東方學的闡釋,卻很少關注這些文本之外的研究...
評分王彬彬對劉禾的《語際書寫》和《跨語際實踐》的批評(《以僞亂真和化真為僞》,載《文藝研究》2007年第4期):1。譯者對翻譯的不可靠性早有認識,六禾是在炒冷飯2。翻譯對漢語的影響古已有之,尤其是佛經對漢語的影響非常大,而劉禾低估瞭。3。國民性是存在的,而劉禾認為國民...
評分王彬彬對劉禾的《語際書寫》和《跨語際實踐》的批評(《以僞亂真和化真為僞》,載《文藝研究》2007年第4期):1。譯者對翻譯的不可靠性早有認識,六禾是在炒冷飯2。翻譯對漢語的影響古已有之,尤其是佛經對漢語的影響非常大,而劉禾低估瞭。3。國民性是存在的,而劉禾認為國民...
評分劉禾的這部著作,基本沿襲瞭以薩義德為代錶的後殖民主義學者的寫作思路,即通過對一係列現代文本和概念的解析,探究西方殖民主義強勢話語下知識的生産和建構。不同之處在於觀察視角,薩義德等人把注意力基本集中在歐美文本關於東方學的闡釋,卻很少關注這些文本之外的研究...
圖書標籤: 劉禾 思想史 譯介學 現代思想史 文化研究 現代 思想 學術
後現代課讓讀的。
評分跨文化、跨語言的理論寫作和研究;語言的互譯性;個人主義;國民性理論;民俗學
評分讀瞭三遍鳥,比那個譯本好
評分2010年三·八婦女節收到的禮物,直到今天纔一口氣看完,收獲頗多,特彆是其中比較文學的視野之開闊、不落窠臼的評述之創新,叫人受益匪淺。尤其喜歡對“國民性”的詰問、劉三姐溯源和對蕭紅《生死場》批評中産生的迴避的探討三章。最近還在看介紹吳宓人生與思想的小書,對於學衡派以及其倡導的新人文主義的重估,本書也有涉及,待我瞭解瞭吳宓後再來細細識記與把握罷。
評分這個寫法,我猜你是天平座的
語際書寫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