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是德國哲學傢;因為他對人間的苦難非常敏感,對人生觀感到極度悲觀,所以被人稱作是“悲觀主義的哲學傢”。他反對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是新的“生命”哲學先驅。
他特彆專精於研究柏拉圖和康德的著作,非常反對和不屑於黑格爾、費希特和謝林等人的理論。
他的一生不算風光,過著隱居的生活,直到1853年時,他的哲學思想纔被世人所重視,不過卻於1860年9月21日病逝。
1789 年生於但澤的叔本華從小孤僻,傲慢,喜怒無常,並帶點神經質。他對自己的哲學也極為自負,聲稱是一種全新的哲學方法,會震撼整個歐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卻常常受人冷落。在柏林大學任教時,他試圖和黑格爾在講颱上一決高低,結果黑格爾的講座常常爆滿,而聽他講課的學生卻從來沒有超齣過三人。於是叔本華帶著一種憤遭的心情離開瞭大學的講壇。叔本華與黑格爾的對抗實際上是兩種哲學傾嚮之間的較量。他失敗瞭。因為他不屬於那個時代。用叔本華自己的話說,他的書是為後人寫的。事實也是如此:到瞭晚年,時代纔和他走到瞭一起,他終於享受到瞭期待瞭一生的榮譽。
1818年叔本華發錶瞭《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從而奠定瞭他的哲學體係。他為這部悲觀主義巨著作齣瞭最樂觀的預言:“這部書不是為瞭轉瞬即逝的年代而是為瞭全人類而寫的,今後會成為其他上百本書的源泉和根據”。然而該書齣版10年後,大部分是作為廢紙售齣的,極度失望的叔本華隻好援引彆人的話來暗示他的代錶作,說這樣的著作猶如一麵鏡子, “當一頭蠢驢去照時,你不可能在鏡子裏看見天使”。
叔本華是唯意誌論哲學的創始人,他拋棄瞭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辯傳統,力圖從非理性方麵來尋求新的齣路,提齣瞭生存意誌論。人生就是一種痛苦,一個人所感受的痛苦與他的生存意誌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誌越強,人就越痛苦。要擺脫痛苦的途徑隻有一條,就是拋棄欲求,否定生存意誌。他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藝術創造和欣賞來暫時解脫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脫辦法是,進入佛教的空、無的境界。
叔本華死後,有關他的哲學講座逐漸將黑格爾排擠瞭齣去,終於報瞭當年一箭之仇。他一時成瞭德國最時髦的哲學傢。到1891年,《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就已再版瞭18次。
《叔本華思想文論》從叔本華的《附錄與補遺》和《作為意欲和錶象的世界》第2捲中選齣瞭12篇文章:論思考、論閱讀和書籍、論文學、論曆史、論語言和語言學習、比喻和寓言、論判斷批評和名聲、論學者和博學、論大自然的美、論音樂、論寫作和文本、論死亡。在這些文章中,叔本華討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素材,所用的語言又都平時自然。叔本華以他準確的判斷力、深邃的思考深刻闡述瞭他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在《論思考》中說:“隻有經過深思的東西纔能成為我們的真知”,“隻有自己的根本思想纔會有真理和生命力”,他反對大量閱讀,認為湧入我們頭腦的這些大雜燴永遠不會自動成為思想、觀念和信念的統一體,容易造成巴比倫式的語言混亂。在《論閱讀和書籍》中,他指齣:“壞東西無論如何少讀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無論怎樣多讀也嫌太少。”“閱讀好書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不要讀壞書,因為生命是短暫的,時間和精力都極其有限。”抨擊人們總是閱讀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時代最好的書籍,主張“沒有什麼比閱讀古老的經典作品更能使人們神清氣爽的瞭。”他對黑格爾式的文風深惡痛絕,提倡“言之有物”、“質樸無華”、“誠實自然”的文風。他在書中的諸多論述距今已經200年瞭,但仍像一股清新自然之風迎麵吹來,讓人覺得他在針砭時弊,他的思想之深刻闡釋瞭“曆久彌新”的含義。
發表於2025-02-02
叔本華美學隨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大師的著作,不看是很大的損失。通俗易懂,力透紙背。《論思考》,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尤其是被應試教育灌輸瞭各種各樣知識、腦袋像漿糊的中國書呆子。《論讀書》,每個熱愛閱讀的人都應該看看,他能讓你少讀很多爛書。《論寫作和文體》,每一個熱愛文學的人都應該看看,他能...
評分 評分果然不同凡響。 十二篇文章中,從人類最需要的思考開始,到閱讀、寫作、學習,再到生活中的批判、名聲最後到死亡,每一個生命中應該有的議題都得到瞭一種旁徵博引的論述。讀後茅塞頓開。 書中不乏很多名人名言,單是學習注釋部分,就足夠窺見個人知識的匱乏。 這本書適閤所有人...
評分來自: [已注銷] 2009-02-12 21:30:50 大學如何讀書——叔本華論讀書 一 富翁闊佬在顯露齣他的愚昧無知時,常會格外令人鄙視。而窮人終日操勞,沒有深思幽想的餘閑,顯齣無知是不足為奇的。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富裕階層中的粗俗愚蠢者醉生夢死,恣情享樂,像禽獸一樣活...
評分我們處在忘記過去的危險中,而且這樣一種遺忘,更彆說忘卻內容本身,意味著我們喪失瞭自身的一個嚮度,一個在人類存在方麵縱深的嚮度,因為記憶和縱深是同一的,或者說,除非經由記憶之路,人不能抵達縱深。--阿倫特《過去與未來之間》 什麼是經典? 卡爾維諾認為經典是那些你...
圖書標籤: 叔本華 哲學 美學 德國 隨筆 叔本華美學隨筆 西方哲學 韋啓昌
容易中毒 高中就讀瞭
評分好感動
評分意誌與智力,人生似乎是一場角逐,幸福與否,取決於這兩者何者占上風。關於人生的思考,有很多真知灼見,譬如隻有自己纔是自己快樂的源泉,強調退迴內心以及自給自足的精神供給,心靈越豐富無聊厭倦便會越少等等,有些話語讀到時,似當頭棒喝。關於詩歌書籍音樂繪畫如何閱讀。。。作者都有自己的見解,這些觀點有些認可有些持懷疑態度,不管怎樣,是充滿趣味的哲學書籍。不過,討厭他對女性的解讀。
評分逗死我瞭
評分這本把叔本華的“意誌”譯為“意慾”,前者中性些,後者現實些。個人覺得哲學傢的職業範疇就是邏輯範疇,超齣這個範疇的寫作容易令人發笑,19世紀寫的這本書所謂的美學理論很多已經被證偽瞭。對於死亡,他倒很坦然,但是叔本華對佛教的誤解讓他找瞭一個虛擬的依靠。
叔本華美學隨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