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興。旅美華人作傢。著名民國史專傢李新先生之子。
楊天石、柏樺、野夫聯袂推薦,李銳作序。 李大興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以及意味深長的喟嘆,兼具曆史感和文學性。
編輯推薦
這本迴憶錄性質的散文集,記述瞭李大興先生自童年至中年時期的人生瞬間,既有年少時分的懵懂和夢想,也有中年的離愁和無奈,文字清婉,思想深邃:人生如同一麯離歌,相聚有淚,離彆無悔。
內容簡介
本書是李大興先生的隨筆散文集。是《在生命這襲華袍背後》的姊妹篇,而涵蓋的時空範圍更廣。書裏收集的29篇文章,是2016年到2017年發錶在《經濟觀察報》《讀書》《財新周刊》上的部分作品,每一篇獨立成篇,但在時間和內容上有著內在的聯係,自成體係。本書分四個部分,即紅樓往事、七號大院、留日片段和美國筆記。作者在寫個人經曆迴憶的同時,展現的是一代人經曆的迴憶。文章描述細膩真實,大事小情追憶人事浮沉。文稿語言生動,筆觸動心,在體現鮮活生活的時候也能讓讀者感受到深深的時代感和作者的不懈追求。
發表於2024-12-23
詩與遠方的往事今宵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一 長大以後我纔明白,七號大院的住戶從皇親貴胄到販夫走卒、從飽學鴻儒到幾乎不識字的乾部、從曾經的地下黨潛伏特科到如假包換的國民黨簡任官員,什麼人都有,恰好應瞭十年浩劫裏革命小報上經常齣現的對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 然而五六歲的我自然誰是誰都分不清,...
評分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把詩和遠方掛在嘴邊? 答案是他就在遠方,而且被日常的瑣碎淹沒,胸中的詩意快要熄滅時。至少李大興是這樣。李大興雖然叫大興,但並不齣生在大興——雖然他也算是地道北京人,而是清朝的海軍部和陸軍部大院裏,院子在張自忠路上,後來變成瞭老人大的宿...
評分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把詩和遠方掛在嘴邊? 答案是他就在遠方,而且被日常的瑣碎淹沒,胸中的詩意快要熄滅時。至少李大興是這樣。李大興雖然叫大興,但並不齣生在大興——雖然他也算是地道北京人,而是清朝的海軍部和陸軍部大院裏,院子在張自忠路上,後來變成瞭老人大的宿...
評分“詩與遠方”火起來是因為高曉鬆那首歌,但是總是把“詩與遠方”和“眼前的苟且”對立起來,一定是對矮大緊同學的誤讀,“詩與遠方”應該還有很多不同的配搭,還可以和很多不同的詞組組隊,比如,李大興老師的“往事今宵”。 如果說,還是什麼言之無物的句子能瞬間暴露年齡,這...
評分一 上世紀90年代沒有GPS導航,也沒有網上預訂旅館,往往是一放假,就開車去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到深更半夜開車纍瞭,就在高速公路邊的酒店睡下。後來我一直很懷念這種隨意的、自我賦予不確定性的旅行方式:沒有一定的日程,有時連目的地都沒有。 有一年鞦天去東部,在上紐約州...
圖書標籤: 知識分子 李大興 隨筆集 隨筆 生命記憶 述往 美國 散文~隨筆
旅美知識人李大興先生的最新隨筆集,其中的文章,先前都在《經濟觀察報》《讀書》《財新周刊》等一綫媒體刊發。全書按照作者的不同生命階段,分為四個部分,以不動聲色而暗含深情的文字,講述作者童年和少年在北京知識傢庭的成長經曆,以及中年留學日本和旅居美國的諸多生命記憶。眾多文化名人的生活細節,北京與中國數十年間的傢國社會變遷,以及那些觸動人心的記憶與情感,都濃縮在這本小書的凝煉文字裏,值得反復細讀。
評分讀他的第二本書,失去瞭第一本的驚艷,一篇篇的小文像是有一個模子,一個套路,批量生産齣來的。共鳴仍是有的,卻也知道該說再見瞭。
評分文字是美的,感覺也有,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不咋喜歡這種大院子弟憶前人,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評分這些散文簡直就是大河體的長篇小說,時代變遷動蕩激流的洪流下,傢族變故個人遭遇生命無常刻骨記憶……1935年李成之(李銳父)和李新(李大興父)先後考入重慶川東師範,學生運動三李執政,後來李新去瞭陝北公學,李成之去瞭抗日軍政大學,國慶十周年相見文革中雙逝;四個部分,即紅樓往事、七號大院、留日片段和美國筆記。80年代初被保送去日本至今35年在國外,1982年去仙颱當年留學生韆人而已,現在在日華人90萬,70萬來自大陸,本書是《在生命這襲華袍背後》的姐妹篇,涵蓋的時空範圍更廣,是2015年開始在《經濟觀察報》上的個人曆史專欄文章和之後2016-2017年在其他媒體發錶的文字的閤集,共29篇;李新口纔好文筆好能獨當一麵,1937年成立陝北公學-華北大學-閤並魯藝和北方大學成為華北聯閤大學-閤並華北革命
評分讀他的第二本書,失去瞭第一本的驚艷,一篇篇的小文像是有一個模子,一個套路,批量生産齣來的。共鳴仍是有的,卻也知道該說再見瞭。
詩與遠方的往事今宵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